养老金入市的重提成为本次护盘措施的一个部分,尽管被市场认为其意义不是很大,一是觉得这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二是将大家的救命钱投入这样一个风险巨大的市场中是否合适,争议仍将继续。但本周山东1000亿元养老金托付给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却将这些看法硬生生推了回去,虽然大家觉得做法冒险的看法并未改变。
从A股投资者角度,能有越来越多的资金入场,其利多作用自不待言,即使这1000亿元养老金究竟有多少真的投入到了股市里,不得而知。而分析人士所据此分析出的全国养老金将有6000亿元资金可投资于股市的说法,笔者觉得也只能姑妄听之,毕竟要真正成行并不容易,确实“远水”的意味更强些。
关于养老金入股市的想法,似乎也是从救市角度出发,十几年前股市低迷的时候,仿照美国“401K”计划让企业年金和养老金入市的呼声就已出现,前几年郭树清任期内也曾提过,不过都不了了之。原因除了法规方面迟迟没有落实外,各界对A股市场的不信任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不可否认,A股行情来时牛气冲天。但“冲天牛”掉下来时一地鸡毛的惨状也历历在目。不仅身在其中的投资者,就是监管层的有关部门,也都对此印象深刻。这也难怪普通大众对入市持强烈的反对态度了。确实,让保命钱在这种地方觅食,稍有不慎就真的只剩一地鸡毛,即使资金权重按规定仅有30%。笔者曾据此反推,如果连相关部门对A股都如此诚惶诚恐,只能证明A股尽管几经牛熊,也依然毫无投资价值可言。
不过,A股市场多数时候是在发展中求规范的。因此再倒推回去,有了输不起的养老金的参与,会否倒逼监管层肃清市场中各种痼疾的力度,从而让A股的规范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步伐迈得更快一些,而不是继续在行情来时一涨遮百丑、行情去后市场更加丑陋不堪中循环往复?
笔者对市场认为机构投资者就属于理性投资者、散户过多导致市场波动过大之类的流行观点一直不敢苟同(多年观察的结论),但觉得对养老金这一机构则值得期待。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市场本身的问题,上市公司是基石,若管理层能让央企带头,树立价值公司榜样,多些实实在在的分红,少些不着边际的花样,则价值投资者才会渐渐形成一种风气,最终蔚为大观。养老金入市,也就不至于让人如此谈股色变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