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融券长期的单条腿走路,让本次牛市行情的爆发力之强、持续性之好为历来所罕见。而期指的助涨助跌作用,也将市场的火热气氛维系得“居高不下”,以往市场机构吵嚷着的所谓避险工具,在并不理性的市场面前似乎反过来变成了“涉险工具”。
举个例子,在市场较为理性的前提下,期现之间的适当配置是可以对冲掉一些系统性风险的——这里对冲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当市场明显过热,而持股本就是作长期投资打算的时候,可以考虑适当对冲市场可能下跌的风险,提前锁定既得的收益,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由于对市场影响力较大,更需要这些工具辅助。但在市场缺乏理性的情况下,按基本面去判断行情的高估与否却是一道难题,过早地借助做空工具对冲,利润确实是锁定了,但却要承受跑不赢市场的巨大压力(第三方的各种排名)。于是避险变成了涉险,衍生工具特有的市场价值发现功能,也就较难体现。
转融通中融券业务规模的无法扩大,以及期指投机助涨助跌的特点,让A股比过去没有衍生工具之时牛起来更气势磅礴。这一点可以借助熊市时期的一些现象倒推出来。在疯熊市阶段,市场已经出现了将股指期货作为发泄对象的现象,不少市场人士当时的断语是“不暂停股指期货做空交易,A股永无牛市”,因为每次行情刚刚走好,股指期货就会借助利空传言大打出手,上证指数2012~2013年的走势就是这方面的典型。这种断语虽无理且不负责任,却也成了当时备受煎熬的投资者的“共识”之一(笔者当时却觉得股指期货应该不设门槛,要公平地对所有投资者开放,否则容易成为机构蚕食小投资者的工具)。如今,行情进入牛市,期指的这个特性只是反过来发挥作用,“性格”其实并未改变。融券虽不太一样,主要用于规避个股的非系统性风险,但由于借券困难,加上投机风行,也同样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强大的上升气场面前,尽管大家一致认为股市已经过热,但做空却变成一种“涉险”,需要极大的勇气,而且短期内还有点螳臂当车的意味。这一点也许需要等待监管层解决融券方面的问题,融券标的多且融券跟融资一样容易了,也许蛮牛的行情才会发生变化,这一点我们应仔细进行观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