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上证指数创出了去年反弹以来的新高,并在周二站上了3500点,年度涨幅也达到了8.3%,虽然在全球股市排名中仍须急起直追,但市场中“牛市来了”的声音又甚为喧嚣。与此同时,“二八”跷跷板效应则有所体现,在沪指大涨的过程中,创业板指却收阴。
笔者觉得,“牛市来了”在如今的语境里应该是指去年11月底央行降息后那波气势磅礴的上涨行情。因为年初至今,A股行情本就没有消停过,只不过涨升主力再度回到创业板个股中,其指数涨幅今年已超45%,位列全球首席。所以,A股获利效应丝毫也不差于去年大盘股暴动时(“满仓踏空”今年似乎就没怎么听到),如此情形下说“牛市来了”,指的就是沪指又将像“疯牛”。
其实,去年暴涨行情之后,A股的牛市就基本确立了。但行情走牛,并不意味着只有涨没有跌,一般是第一阶段的普涨之后,接着就进入分化阶段,这时候所显示出来的就是所谓的结构性牛市。那些涨得过猛的股票,也只有经过一段时间消化浮筹之后,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市场人士常说的长牛行情,说的就是这种一波三折而非一涨到顶的稳健涨法。
不过,笔者觉得“牛市来了”的想法暂时有点不切实际。尽管沪指已经有了一两个月的调整,继续走牛也有了相对扎实的基础,但再现去年那种“鸡犬升天”的疯狂场面,将有较大难度。一方面是经济复苏步伐不如预期,而政府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决心极大,强刺激将不会出现。与此相对应,行情启用慢牛模式是最好的选择;另一方面,则是市场如今做空工具日渐成熟,在基本面尚不足以支撑行情过度高涨的情况下,“欲速”很容易让虎视眈眈的空方抓住求之不得的机会反击而导致“不达”。
而创业板最近正引起对传统估值法的大讨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抛弃估值法,认为新经济不应有估值之说,这也许正是创业板平均市盈率正向90倍进军,但其赚钱效应依然不减当年的原因。笔者觉得,这其实是用行情来解释预期而不是用预期来估量行情的结果,而说到底则是人性贪婪的逻辑使然。也许只有等待博傻行情结束之时,热情洋溢的投资人才会想起老土的估值法的妙处。而创业板积累的风险越高,则未来变成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此,则对主板也将形成负面效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