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公司在长期的经营中,需要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管理层如何在纷繁复杂中捋出头绪并正确应对,这就是成为企业家之关键所在,也正是投资者对公司管理层的“素质”需要重点关注的原因。
好的企业家能借助股市“平台”,将企业一步步地带到一个令一般企业难以企及的高度。这样的企业,也正是股市长期投资者所梦寐以求的,虽然这样的企业不可能是多数,而且还很难找出来。
就经验而论,在以往以国企为主导的A股里,一股独大的设置,企业家与官员其实并无二致(企业领导由上一级部门任命)。虽然两种身份也可以兼收并蓄,但能融合得非常出色的,毕竟少见。而从另一角度看,有时候可以认为国企有了政府的背书,长期经营甚至可以搞到民企搞不到的好处,当不成问题(事实上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然而在提倡市场化的这几年,我们常见的却是相悖的现象。更何况,这样的企业,与企业的本质差距究竟有多大已值得思考,将之作为好企业对待,似乎更属于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了。
而即使是民企,似乎也由于股市的制度性缺陷,大多管理层都缺乏长久经营好企业的心态,中小企业中高管的辞职潮和减持潮,印证的也许是那种兑现财富的欲望有多么强烈。这样的企业,要让我们高瞻远瞩其10年后的繁荣,眼力实是难济。
所以,面对A股眼下的现实,长期投资可能需要坚持几点:一是要买得足够便宜。在市场已经充分认识其“价值”的时候,股价不可能在低处(许多白马股正是这样),这时候的耐心等待(甚至可能要等到熊市的时候),等到股价远低于“内在价值”的时候买。这并不容易,因为这个时侯的市场,几乎成了人人唾弃的市场。如何克服恐惧心理坚定信心入市,有点考人。二是强于常人的心态。挖掘到了好企业,也趁着低价买了股票,但持有过程也需要经得起各种考验。如何在持有过程中不被巨额利润或者巨幅波动所影响?有点难度。
细想起来,这是要求做股市里的独行侠呢。如果大家都在股市里炒得悲欢离合,你却长期独沽一味,或者长期不名一股。这种模式成功了,也只能是寂寞的。如果不幸陷入泥沼中(以为的“好公司”变成烂公司),则在大家眼里,被称为“神经病”的,可能正是你呢。这就是A股。(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