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丙贤先生携其新书“重出江湖”,媒体报道,其素有“中国巴菲特”之称,他认为股市是个“神经病”,应该忽略其短期波动,以长期持有心态买入自己熟悉的股票。
笔者听到“中国巴菲特”就会下意识地扑哧一笑,因为这个称谓在笔者听来很有“故事性”。七八年前笔者有个朋友,100多元买的中国平安,声称要做中国“巴菲特”,也不知道如今做成了没有?而每当行情暴涨,周围就会冒出许多“巴菲特”嘲笑笔者的过于保守,搞得笔者最后搞不清楚“巴菲特”是谁了。
回到正题。股市是个“神经病”,其实正是巴菲特和他的老师关于“市场先生”理论的延伸,喜怒无常的市场先生,说白了就是神经病。不过仔细想来,引发市场先生神经病的,不就是经常犯着“神经病”的投资者么?股市是个情绪化的市场,而这股情绪正是众多投资者的综合体。所以,这里面似乎存在着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难解之谜。
本栏对A股的过度投机一直颇有微词,也提出市场能尽量在减少系统性风险上多下苦功。作为投资者,如果总是被非系统风险痛击,那应该就是自身的水平问题。但如果所有市场参与者总时不时地被不必要的人为的市场系统风险击倒,则只能说明市场本身出了问题。没错,巴菲特说过“不想持有一种股票10年,那连10分钟都勿持有”,说的应该是将个股研究得底朝天,在非常有把握的前提下从容入场。但在A股,能做到这样的,能有几个人?先别说研究能力问题,只要问一句:公开信息中,有多少与实际状况相符合?大家可能就很有挫败感了。
如果将A股股价做个排序,10年来(从2005年1月1日至2015年3月11日)股价上涨10倍及以上的并不少,同花顺数据显示的共有122只。前复权后,位列前五名的是恒生电子(7675%)、华夏幸福(4803%)、金证股份(3709%)、三安光电(3174%)、中航资本(3056%),对这个榜单,不知道大家有何感想?
(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