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价值投资有点难
(2015-02-11 09:57:59)价值投资之于A股,因市场常见的大幅波动且大量公司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备受怀疑,让人感觉这应该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确实,从某种角度看,由于利益方在参与这个市场时的投机心态,导致了从上到下几乎都只想在这个市场里捞好处,而没有人考虑这个市场的长治久安并培育多赢格局,各种乱象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上市公司的脚力大多难以持续,因而“蓝筹股”在A股市场缺乏生长的土壤,常见的是重组之后再重组。
但不管土壤如何地贫瘠,依然有蓝筹公司在这里诞生。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稀缺的资源最终焕发出光彩,渐渐地也就有人开始了对蓝筹公司的挖掘和坚守,价值投资因此拉开了序幕。只要市场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而坚守价值投资的人也能真正尝到甜头,则A股市场与成熟市场就有逐步接轨的可能。
实际上,眼下市场所盼望的“改革红利”,目标也正是“三化”(国际化、市场化、规范化)的最终落实。随着个股期权的试点,沪港通以及未来的深港通的到来,国际化的脚步有点“一日千里”的感觉。而市场化,归根到底是还权于市场,未来的注册制有望在股市的入门口先作试探,上市公司只要在一个公平的良性竞争的环境里自由生长,释放各种不必要的附加的束缚,则蓝筹股更多萌生出来的可能将更大。规范化则是尽可能让所谓的规范,能从市场中来,再应用于市场中去,其实,立定规矩之后,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犯规均须受到严惩,见一单抓一单,而不是目前这种过于明显的随心所欲的监管——与监管本意有点游离,带有其他用意的运动式监管。
谁都知道股市是个风险场所,但A股总有系统性风险过大之嫌,而其中又有不少都是没必要发生的,比如最近大张旗鼓的“去杠杆”所引发的市场系统性风险。去杠杆是必须的,但并非一定要等到市场涨疯了才大喊大叫,只要有违规,市场低迷时也不能姑息。一以贯之的执法精神,才有树立起市场法治精神的可能,投资者也才不必过多地去猜测监管层的用意来决定操作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