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炒新”均应出局
(2015-01-27 08:45:03)经过上周暴跌后的暴涨反弹,尽管成交量上没有往日那么“汹涌”,但指数慢牛特征却渐渐露出端倪。而与此同时,“二八”之间也开始抹掉明显的鸿沟。当然,最理想的状态是,当我们理性对待市场,“风格”频频转换的现象也许就会最终退出历史舞台,毕竟,我们投资的是一家上市公司的未来。
同在一个经济大背景下,所谓的“二八”现象,也许只能证明这个市场投资理念的扭曲以及资金流动的无序,呈现的是一种资金推动型的投机市。在2013年创业板指的孤军突进中,笔者持的就是这个观点,认为创业板指和主板指数走着相反的方向,这在一国可谓绝无仅有的。这几年在全球牛市的氛围中,A股却只有创业板指能屹立于全球股市强者之林,主板指数依然独自走在熊市的路上,正是投资理念扭曲下出现的奇葩。幸好到了2014年下半年,这种状况得到改变,尽管“二八”现象还不时出现,未来也不可能完全杜绝这种现象,但若只是短期内的轮换,方向最终一致,则属正常现象。
说真的,就像人不分南北,都存在人品高下一样。主板也好,创业板也好,都不会是齐刷刷的好公司或者坏公司。在股市分析中,虽有联想之一说—板块炒作就是这样的例子,见到A公司股价猛涨又不敢追高,于是就退而求其次寻找相似而还没开始上涨的B公司买进,以期板块联动获得短期差价,用的就是这种方法—不过,这是短期而言的,登不上大雅之堂。实际上,一个好公司是需要多种因素来成就的,同业中有人大赚其钱,有人却总处于亏损边缘,就是最好的证明。
就A股而言,真正的蓝筹股是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考验,才会最终被证实的。而A股投资者却常反其道而行之,至今还是“逢新必炒”,对蓝筹股感冒的反而不多,这一方面与蓝筹股资源稀缺导致股价居高不下有关,也与蓝筹公司信息相对透明难以取得超额收益有关,更与市场过去那种“一年绩优两年绩差三年ST”的现实,让投资者只能转而寻找暂时无此顾虑的上市公司有关。
也许近年来新股发行改革出现反复却收效甚微,正与市场的这种思维习惯关系密切。未来A股要步入成熟,除了“二八”消失之外,“逢新必炒”也须渐渐失去市场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