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混,迟早都要还的”,在风险场中摸爬滚打,一旦感觉飘飘然了,自觉跟股神差不多了,可能风险就不期而至了。周二A股的表演,正给近期四处冒出来的“股神”一记响亮的耳光。A股今年从7月底起步,才走了短短的4个多月,就已经从乍暖还寒的温水变成了沸腾的开水。A股从熊到牛,似乎只在“一念间”。只不过如此狂拉猛涨,究竟为的哪桩?能看懂的,相信没几个。
本轮行情初始,本栏觉得是A股跌得太久了,人心开始思涨。思路是,就算不济,也应该对全球股市大牛行情作一次像样的“补涨”。在温和上涨过程中的调整,本栏一直给予鼓劲,强调回调均是入市机会;对打新导致的涨跌“规律”,也算“了然于胸”,并制定“打新战术”——提前减仓,回调介入而不是参与申购;而对后市资金,用的是“赚钱效应”去观察,认为只要赚钱效应存在,资金就会源源不断进来。
而在降息之后的狂涨行情中,笔者常常用上“出乎意料”这个词,确实,降息和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股来说长线是利好,但短线无论如何都是利空,其上涨的唯一理由只能是价值低估,因此价值回归之后(第一步是股价回到净资产值之上),可能就是行情调整之时。没想到,羊群效应在A股里常常具有马太效应,行情搭上指标股的“高铁”之后根本就停不下来,尽管大家都知道如此高速的列车迟早脱轨,但敢于跳车先跑的,并不多见。
真正的牛市,并不是“一路狂奔”(见12月2日本栏文章)。当价值投资变成了价值投机,当日成交量7000万亿迅速蹿到10000亿元,就注定了行情的不可持续,只是大家都在如火如荼中等待这时刻的到来。
周二暴跌终于来了。
经周二一跌,沪指日K线呈穿头破脚形态,不过,在时近年底且新股将发的时候,早调整比晚调整好,调整久一点比急吼吼又冲高好。有鉴于此,短线仍应观望,等待充分调整后再重新入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