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每周赚2.5%的“麻雀战术”,笔者觉得几乎没有可能。一些投资者不免会讥诮:“连这点自信都没有,还写什么专栏文章?”确实,你不能,并不代表别人不能。不过,笔者觉得,投资者对于自己能不能,却最好有个清醒的认识,投资最好量力而行。至于专栏文章,笔者更愿意以一个资深股民的身份,在关键时刻给大家做些善意的提醒——当然这种提醒只具有参考意义,不构成投资建议。
言归正传。股市本就波涛诡谲,更何况仍自称是“新兴加转轨”的A股市场?顺心时得意忘形,失意时怨天尤人。这本来就是人性的弱点,前者正是贪婪的一种,后者则属于恐惧的范畴。就像笔者给“手风正劲”的朋友泼冷水时,换来的往往是一大堆不屑一样,那些已经在过去几周连续斩获不止2.5%/周的投资者,估计也不会听进这种不太积极的观点。许多人总以“时不我待”的急迫感,想在行情热络的阶段赚个盆满钵满,然后“金盆洗手”,哪管出局后的“洪水滔天”?
但是,古语有云“欲速则不达”,理论上“追涨杀跌”是条捷径,只要每天都抓住涨幅居前的股票且全仓出击,就算行情只有几个月也将成果辉煌。然而,你能不能保证自己每天都精神饱满,感觉敏锐,不会出错?能不能保证每天都找到那些合适的股票并在T+1的交易条件下找到精准的买卖点?能不能在踏错了节奏遭受亏损时依然心态平和?如果可以做到,则追涨杀跌也并无大碍。怕的是,这种过度交易,最终导致的是形成了习惯,每天不动股票,就全身难受,并形成了恶性循环。
对操作A股来说,笔者以前总结出来的两句话是“短线是累、长线是怕”。当然这是狭义上的界定。短线炒作常常忽略基本面因素,听风闻雨,诀窍是快字,所以整天“眼碌碌”,不累才怪。长线投资则忽略短线行情的波动,采取“大道至简”的理念,但却要在精研个股上下苦功,一旦认定了,怕的是常见的“黑天鹅”。以A股上市公司目前的质素,真的必须火眼金睛,而且还要在事后不断追踪。
捂股在笔者的理解中应该有两种,一种是上述长线投资的捂股,一种是在牛市阶段的捂股。这两者是有区别的。(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