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板连续调整下跌的过程中,创业板指和中小板指却持续反弹,其中尤以创业板势头更足,周三重上1500点。如此一来,“二八”跷跷板效应就顺理成章地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话题。
本栏之前已预测了这种效应,总体的思路是,跷跷板除了是A股市场本身投机盛行的一种体现外(哪里热起来,资金就几乎全往哪里去),还从另外角度显示了市场资金的捉襟见肘。“面对市场如火如荼的风格转换,笔者暂时的判断是不会长远。大盘指标股无疑是被当做‘沪港通概念’狂炒一通……要推动‘二’的行情,就需要小盘股那边不断下跌来达成,这能长久得了吗?”(见本栏11月14日《风格转换意味着什么》)
A股长期以来就是个资金推动型为主而不是价值推动型为主的市场,典型的特征就是资金源源不断涌来之时,行情就会迅速提升到火爆的地步。沪港通是个让资金双向流动的市场,A股要吸引外来资金,除了其背靠经济增长优秀的中国大陆这一“名声”之外,就是其绩优股的长期被低估了。不过,绩优股在A股长期受冷落是有其典型原因的,一是这些股票大多属于国资垄断性企业,经营效率不高,并非真正“市场化”的产物;二是这些股票市值很大而长年波动不大(流动性有时候还不如活跃的小盘股);三是一旦有机会就会毫不客气地掏你腰包(再融资)。以常理推断,这些被A股投资者所不待见的绩优股,估计也成不了沪股通的香饽饽。而且,从经验而言,如果沪股通资金是做长期打算的,肯定就不会采取博傻的方法贸然杀进已经被埋伏其中的短线投机客抬高了的绩优股中,开定账户,然后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参与,这是理性投资的要义。笔者对于沪港通开锣后呈现的“北火南冷”现象,至今仍感觉不太好理解,也许是沪股通让他们可以买入他们梦寐以求的“打折”的绩优股的同时,顺便还可以享受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吧。
反正,在跷跷板而不是“二八大合唱”的行情中,投资者需要有所警惕。目前两市行情走弱可能还带有因新股集中发行而再度受到掣肘的因素,但这一因素消失之后,如果行情还是没有多大的起色,则真的就要小心了。当然,目前我们仍觉得可以谨慎乐观对待未来的行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