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本栏已观察到盘面的异样,资金过度汇聚在所谓的沪港通概念股而让中小盘股“失血”,没想到周二这一现象竟演绎到了一个极端,过激的盘面终于让市场有点绷不住而出现了“崩溃”的感觉,我们所说的“二八大合唱”行情终于无法和谐地继续。显然,过激的动作令短线行情堪忧。如今投资者也许只能祈求在沪港通正式落地之前,市场走势能悠着点。
量能的突变是我们此前提醒的一个判市指标,周二开市沪市第一个钟头的1355亿元成交就已向市场敲响了警钟,只是随后指数的狂涨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市场资金捉襟见肘的实质。虽然,中小盘股的牛市已经进行了接近两年,大多股票已经累积了丰厚的获利盘,与此同时大盘股几乎在原地踏步且至今以银行为代表的指标股大多还在净资产值之下交易,但这种现象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非今日才被市场所发现。所以,笔者觉得,与其说是沪港通的促动,毋宁说是主力操作上的躁进,对行情的长远发展百害一利。
当然,市场走势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作为投资者只能针对市势采取相应的对策,是从众而行,还是逆众而为?自己需要考虑清楚。笔者觉得,短期内的走势,估计仍会是我们提醒过的大多数人“只赚指数不赚钱”的阶段,如果不是之前埋伏在沪港通概念股中,即使你够胆杀跌去追涨,却也得小心最终落得个“两边挨巴掌”的风险,这是采取羊群策略要应对的难题。而在周二盘面中,还表现出泥沙俱下的特征,不仅是小盘股,不少二线蓝筹股也跌得一塌糊涂,出现了近期少见的“低位”,尽管此前他们也属涨幅有限之列,在市场冷热已较为分明的当下,逆袭这些个股,需要的是勇气,逆众者需要克服的,就是“恐惧”的情绪。
沪港通的到来,可能会给A股带来投资理念上的巨大冲击,这其实是之前就已经分析得较为明白的事情。不过,实际情形可能并非如分析那么简单。比如创业板公司,在我们仍实行审核制的情况下,创业板虽也常有“害群之马”,但毕竟仍属少数,硬要简单地与实行注册制的香港创业板“接轨”而盼望遍地仙股,也并不现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