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一旦陷入振荡,“两腿战战”的投资者就成倍增长,这一现象显示了如今A股市场的投资理念与过去相比,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这种心态下大谈牛市,显然奢望成分更大些。依本栏多次提到的观点,只有投资者有恒心,耐得住寂寞,与企业“血肉相连”,也就是说敢于长期投资,而不是整天“脸随行情涨跌红绿,心随波动曲线跳动”,A股走向成熟的牛市,才可能出现一线希望。
眼下投资者这种心态的形成,与过去A股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乱象息息相关。在A股的初始阶段,由于大家对股市的认识几乎是个空白,因而对股市投资的理解全是拿来的,投资者基本上以业绩来对公司进行估价。市场之所以在初期出现大幅波动,更多地因股票在供求关系上的失衡,当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被这个市场的“赚钱效应”所吸引,股票的供给就开始远远跟不上投资者入市的节奏;而当股票的供给在“牛市”的节奏中突然大幅提升,资金供给就又跟不上股票供给的脚步。此前有人形象地将A股发展的这一现象形容为“水和面”的关系: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如此反复,A股市场的面团(蛋糕)于是越变越大。
蛋糕做大是好事,但由于做大的过程没能够平衡参与者各方的利益。一开始“为国企服务”,到如今“为经济转型服务”(虽没有明说,但创业板的开启说明了一切),A股市场的功能,总是带着不太地道的色彩。“重融资轻回报”的顽疾,曾让A股投资者悲催到几乎失去“立锥之地”的地步,这几年经过反思,“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口号才又被重新提起,虽然目前实质性的东西依然太少。
也许正是矫正过程的缓慢,使得投资者对A股的走好采取将信将疑的态度,于是只要风吹草动,就会心神不定,露出“风紧扯乎”的神色。而这,正是A股离“成熟”遥远的指标。
笔者认为,“改革红利”的释放,不能因为行情走好,就又开始打折扣。其实,制度建设关乎A股未来的生命,如果因股市有变牛的希望,改革就又停滞不前,一切弊端照旧,那么,当行情再一次从高位坠落,投资者将再度生出受骗上当的感觉,如此,则A股规模越大,未来爆发的危机也将越大。
法治正是A股未来最为关键的部分,本栏还是衷心希望,A股可以产生一套由市场各方参与者(包括投资者)经充分博弈而来的新制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