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希尔哈撒韦”梦想
(2014-08-19 10:25:01)
标签:
股票 |
巴菲特即将迎来他的84岁生日,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A股(NYSE:BRK.A)股价于美国时间上周四首次站上20万美元的历史高位作为“贺礼”。而此举也成为资本市场具有里程碑的事件。一股价格高达20万美元,这从A股市场的角度看去,可不是天方夜谭?不过,这无疑会再度引发无数A股投资者“滚雪球”之梦。
回顾一下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价上涨的历程:1964年,当巴菲特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控股股东时,公司股价仅为19美元;1977年5月突破100美元;1992年11月突破1万美元;1998年1月底突破5万美元;2006年10月首次达到10万美元;到上周四站上20万美元……巴菲特所说的时间复利,果然发挥了巨大的威力——如果有人在巴菲特入主伯克希尔哈撒韦时拿出1000美元,持股至今将获利1050万美元。
回顾怎么看都是轻描淡写的,其过程可并非妙不可言。不过,我们所知道的是,股神巴菲特创造的奇迹,确是年轻的A股市场投资者百折不挠的动力。可以说21世纪以来,A股在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的背景下,投资理念得到有力的扭转,不少A股的投资者言必称巴菲特。可惜“好景不长”,当理想碰上现实,就只有残酷两字了。
毕竟,A股的投资环境与美股完全不同。A股同向波动率之高为成熟市场所罕见,能够独立于市场的个股基本凤毛麟角,即使那些曾经风云一时的绩优成长股,也没有那么矫健的脚力,走不了几个年头就脚软。中小板曾出现的苏宁电器以及不少医药股,创业板曾经看到的华谊兄弟、三五互联等公司,上市后几年,确实给坚定的持股者带来不亚于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成长时光,但若没有及时了结,最终“奇迹”将会幻化为“奇怪”。
笔者觉得,在股市里,时间的玫瑰虽然诱人,但如果最基本的两个条件难以实现,则“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梦想在A股将无法企及。一个条件是市场环境,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必须是互利共赢的双方,而不应互相猜疑和互为沟壑,不过这一点要成为现实,目前看来确实有点遥远,以融资为主要目标的A股市场,还需要在投融资之间找到平衡。一个是投资者的心态,就算持有了长期成长的上市公司,投资者能否坚定持有?我们从机构投资者也热衷短平快的现实已经可以看出端倪。
伟大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结果令人羡慕,而其成长的过程也并不总是那么愉快。至少,那种持股等待的无聊和寂寞,我们能持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