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注两个动向

(2014-08-12 09:46:33)
标签:

股票

  对于牛市与否的问题,本栏暂时持谨慎态度,主要是觉得这波行情更像是2012年底蓝筹股逼空行情的翻版,当然,与所有投资者一样,笔者也非常希望市场能走着走着,走出一波历史性的大牛市。如果一定要判断目前市场所处的行情阶段,熊尾牛初也许最为合适,而这个阶段正属于投资者信心恢复阶段,行情的反复是应有之义。最近市场关于牛熊之争甚烈,而涨了就亢奋地大喊牛市来了,跌了就沮丧地认为将创新低的心态,正与这个阶段吻合。

  上周四的暴跌,和本周一的迅速收复失地,也将上述心态反映得一清二楚。不过,从最终结果看,则无疑是多方敲起了得胜鼓,经此洗盘,市场看多情绪更浓,信心更足,沪指向上突破将指日可待。

  以经验而论,多方敢于启动大盘指标股,行情再小也将不是去年创业板为首的小盘股那样可以比拟的。没有较长时间的基本面支持,没有庞大资金的激活,没有战略性的安排,贸然启动指标股,不免冒着螳臂挡车的风险。不过,短线行情如果过于激进,逼空再逼空,则仍需要引起必要的警惕。逼空行情不应一口气超过涨幅30%以上,因为一开始的逼空行情,虽可起到震散空方人气、提振多方信心的作用,但短期内获利盘过多,则不免出现行情“过刚易折”的现象;一旦控制不住场面,好不容易恢复的市场信心,反而走向了反面。2012年底的指标股行情,就是例证。

  本来,上周四沪指的暴跌和本周一的暴涨,确实具有更多正面的意义,对市场信心具有加强作用。只是,作为A股的投资者,也不能“高兴得太早”了。一方面在于系统性风险依然很大,比如大家对于IPO政策的不确定性就无能为力,虽然有“年内发行100家”的安民告示,但一旦行情走好,此等“告示”会否成废纸?而即使IPO受控,那些大盘股的再融资会否迫不及待推出,也难以确定——当然,也存在另一种可能,随着市场心态的变化,融资再融资转换成“利好”。但在目前情况下,我们仍只能作利空判断。另一方面,则是本栏一早提出来的“沪港通题材化”这个倾向,作为题材,即使反复,也难以持久,一旦这个题材兑现,行情会否戛然而止?这些,都需要我们细心观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