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望行情进入良性阶段
(2014-08-06 09:38:13)
标签:
股票 |
沪强深弱在周二似乎又转换成深强沪弱。近期被公认为“基本玩完”的创业板为首的中小盘股,在指标股因上冲过急而出现调整时,又及时拿过上涨的接力棒,担当起领跑的角色。A股似乎有形成我们以前常常挂在嘴边的“行情进入良性阶段”的迹象。
笔者心目中的“良性阶段”,是指行情演进过程中,当主流板块进入调整之时,非主流板块能及时补缺,维持市场的活跃氛围。去年行情“以小为美”几乎贯穿始终,却缺乏指标股的有效配合,创业板一直处于孤军奋战的状态,给人的感觉就不是什么行情。创业板的涨跌,基本上与主板毫无关联,所呈现的正是一种博傻式的投机现象——我们曾说“炒未来也不应全凭想象”,指的就是这种同在一个经济背景下,主板和创业板行情却背道而驰的现象,觉得这种现象是不可能长久存在的——行情要走强,确实需要创业板扮演急先锋的角色,但急先锋之外,还必须有大部队跟进,才能成事。
而行情要进入良性发展阶段,就必须改变某一板块孤军奋战的状态。行情可以因某一板块而起,然后走到良性阶段,而后则是在“大合唱”阶段(牛市)渐渐落幕。
近期指标股的连续走强与创业板的连续下行,初看起来还是脱不了以往二、八行情的窠臼。而这种跷跷板效应,显露出来的是市场资金的不足,依靠存量资金的腾挪,造成市场的局部“牛市”,最终对市场行情的走强,意义并不是太大。不过,7月底市场启动了指标股,其所需资金与原来热炒创业板的资金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也是市场认同有增量资金入场的原因。之所以从统计数据上看,创业板和中小板资金确实在流出,且资金明显流入了两市的指标股,乃是投机性占比较高的资金流动使然——周二监测到的资金流向则正好相反。
短线资金的腾挪是市场正常的现象,但增量资金需要盖过腾挪的资金,A股才有不断走强的量能。虽然目前A股与“二八大合唱”还有较大的差距,但只要良性阶段持续(二八互为对方撑腰),赚钱效应就能不断扩散,增量资金也能不断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