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股暂作“价值回归”看待
(2014-07-31 10:41:45)
标签:
股票 |
A股的投机性很强,这是不争的事实。眼下所谓的蓝筹股突然逆袭,细看之下也并非因市场风格转换所致,暴涨所借助的依然是各种概念和题材。在股市的低迷阶段,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让市场活跃,对投资者来说都是好方法。但市场被搞热之后,行情还能走多远,则取决于主流资金能否找到持续性好且能一呼百应的主流板块。
回顾A股历史行情,每一波牛市行情的主线基本都较为明确:1996年借助的是以四川长虹和深圳发展为主的绩优成长股;到了1999年的5·19行情,则是科技股大行其道,行情一直延续到了2000年以后的科网股;2003年曾有一波周期性股票的牛市行情,当年的“五朵金花”(金融、地产、煤炭、钢铁、有色)让人惊艳——2012年12月的指标股集体发力类似于这波行情,不过是涨得更快且时间更短;2005年见底后的A股,则以金融地产为主线,然后扩展到所有的板块和个股,相对而言主线似有若无,最后因指标股的集体狂飙而告终。
眼下的A股,已经历了一年多的“以小为美”的炒作,思维定势暂时还停留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中,但从理性角度说,正如本栏去年说的那样:炒未来也不应全凭想象。依靠小盘股孤军奋战,最终想象力即使再丰富也难以成功。最好的策略是,有较多的板块能在不同的阶段发挥主力的作用,接力不断走强的行情。比如,当创业板难以为继之时,大盘股也能上一台阶,提升市场的估值“水位”,以便创业板为首的小盘股有机会等待自身业绩的提升,且在未来能继续“炒作”下去,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如今指标股集体走强,一下子让人感觉到了万马奔腾的气势,可见其影响力。从投资时钟来看,多属周期性行业的指标股暂时要担当领头羊重担,有点免为其难。因此,笔者觉得,指标股“价值回归”之后,可能还会让位于中小盘潜力股,只是未来中小盘股必须改变目前齐涨共跌的局面,走上分化的路途,改变眼下的投机格局。
周三显示市场调整似乎迫在眉睫,但创业板却很好地接过棒。只要行情不再只是存量资金的腾挪,A股全面走强的希望就会越来越大,回调就成了入市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