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炒作之于A股,资深股民已经深有领教。不管你在入市前读了多少价值投资典籍,或者听说了多少像美国老太几十年持有百股可口可乐而发达一样的迷人故事,最终都不得不在A股层出不穷的概念里晕菜。如果是个新股民,不受典籍“污染”,只从市场实践中总结经验,则可能对A股的适应性反而更加有效。A股与真正成熟股市的距离,以笔者的理解,有如顾城在一首诗里所说的“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在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之间,时常让人迷惑。
投资和投机的问题,以前我们均从投资者的角度去考察,而实际上,投资和投机在股市里两者并非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也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关键在于投资者对自己操作偏好的认同。从市场角度看,投资者有如上市公司的长期粉丝,其喜欢乃出于内心,皆因这家公司有过人之处。所以,粉丝越多,表明这家公司受到市场越多的激励,只要合理的要求,都会比较容易得到投资者的赞同。市场若以投机为主线,则上市公司的粉丝几乎来去如风:粉丝的聚,皆因股价获得炒作短期走强;粉丝的散,只因股价过度炒作之后陷于沉寂,乏人问津。
不过,从投资者角度出发的投资、投机操作手法,相对来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上市公司在其中竟扮演着导演的角色!上述所说的长期粉丝和短期粉丝,如果多是出于上市公司有意的“引导”,那这个市场就比较危险了,可以说,长此以往,股将不股。
上市公司“导演”还可以细分几种。从期限去分,则短期上市公司因再融资或者其他目的(比如大股东或者战略投资者股票解禁之类),而“引导”市场炒作公司股票,虽对股市也有不可低估的伤害,但影响可能还是短期的。那些长期粉饰业绩以绩优成长面目示人,吸引了大量长期粉丝的上市公司,一朝事发,对股市信誉的损害则将是致命的。上周新中基6年虚构6.6亿元收入就是典型,而此前南纺股份从2006年起连续5年虚构利润3.44亿元,莲花味精在2007年和2008年连续两年虚构利润4.94亿元……这种“有目的有组织”的造假,实是A股市场诚信被蚕食殆尽的根源。(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