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赚钱效应比“限跌”更重要

(2014-06-04 09:28:08)
标签:

股票

 端午假期消息可谓“利好”连连,同时外围主要股市又再创历史新高。不过,A股昨日依然不争气,在象征性地高开高走一段后,就开始陷入胶着状态,最终收出一根长上影的阴十字星,给人一种更加强烈的被抛弃的感觉。

  房价刚刚露出调整苗头,“救市”的舆论即此起彼伏。一是“限购”渐渐松动,体现了某种意志;二是开发商的降价也多遇到业主的“抗议”。这令这个本就很扭曲的市场,看起来更加诡异。笔者觉得,“限购”松动应是迟早的事情,本来这些措施就属于权宜之计,其存在的时间已经够长,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扭曲也极为明显。而开发商降价,竟也会遭到业主抗议,可见“市场”一说,实在有点搞笑。只是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逻辑关系,值得有识之士认真思考。

  实际上,股市里这种情结也是普遍存在的,只不过投资者已经养成“风紧扯乎”的“用脚投票”习惯,知道“抗议”股价的不断下跌无异于“螳臂挡车”。至于监管层的“限跌”,近期沪指在2000点附近已经多次见到,不过,见惯了行情起落的股民并没有因此而热烈响应,低迷格局自然也就难以改变。

  楼市和股市几年来走出个巨大的“剪刀差”,这里面有多少合理或者不合理的成分?不知道。虽然投资者习惯上喜欢追涨杀跌,然而就理性而言,具有金融属性的产品涨涨跌跌都是正常现象,没有只涨不跌或者只跌不涨的,那种涨了暗喜跌了就耍赖的思维,不管是楼市还是股市,都是不可取的。即使一两次“耍赖”获得成功,也都迟早要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惩罚。

  缺乏资金支持的股市,“救市”最终都可能沦为扯淡。资金从何而来?说白了就是“赚钱效应”。这两年理财产品不断吸引资金加盟,原因在于其比银行利息高得多的“赚钱效应”不断扩散。A股振兴之路也是这个道理,要摆脱目前的低迷状况,需要一波能让投资者赚钱的行情来提振投资者信心,只有到那时,各种资金才会源源不断到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