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股为首的外围主要股市近期继续迭创历史新高,A股却仍然在沪指的2000点“严防死守”且呈现岌岌可危之势。尽管一些境外投资专家对A股的估值非常认同,境内专家对A股的分歧却难以消除,面对A股目前的困局,市场参与者常常只有迷惑不解,难以找到解决良方。如果要笔者“一言以蔽之”,也许可以这么说,A股这么多年来在发展的道路上“没有取得多少进步”。
股市是个投融资场所,不存在融资者和投资者谁比谁高一等的问题。监管的功能本在于立好规矩并公正加以裁判,谁不守规矩,谁就要受到应有的惩罚。融资者可利用投资者的余钱,想方设法将企业做大做强,促进财富的增加。投资者则可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好的投资项目,将余钱交给自认为信得过的企业家去打理,分享企业成长的果实。
不过,A股一开始的定位就是融资(为XX服务就是融资定位的典型写照)为主,这也没错,只是不应罔顾投资者的利益。A股市场的监管,更多时候是运动员加裁判员的综合体,利益所在,难免有“一叶障目”的现象。最近几年“政绩观”的扭曲,对股市规模的偏爱,最终发展到对融资者欲望难控制,而投资者也不愿再“听话”的局面。在这个市场,欲望是需要的,但不受控制的欲望则是不能鼓励的,不少上市公司在融了资之后,想办法将自己的利益套现,让所有的风险由投资者去承担,这本是市场健康发展的大敌,如果没有有效的办法防止这种欲望的蔓延,目前的这种困局将难以打破。
这正是我们一直强调目前A股亟需诚信和法治的主要原因。若市场各方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所在,按照“本色”行事,A股目前的“恶性循环”才有渐渐向“良性循环”转化的可能。监管的目的,是要遏制不利于市场发展的“恶性循环”,遏制市场参与者过度膨胀的不合理的欲望,呵护弱势者的应有利益。否则,即使短期内市场对不合理的规矩没有进行立即反应,将来反应过来的时候,惩罚将会“变本加厉”。
实际上,经济复苏缓慢等等原因,虽会拖累市场表现,但并非终极影响,股市的健康持续发展,依赖的是一套公平的制度,这一方面如果不着手加快进行,A股即使牛市再来,也将很改变市场过度投机的格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