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利好利空一念间

(2014-05-14 11:46:46)
标签:

股票

 这几年行情走熊,市场多头对底部的判断屡判屡错,但仍痴心不改地屡错屡判。笔者曾在专栏里表达了对预测市场的“虚无”态度,觉得预测市场只不过是给胆小的自己一个壮胆入市的理由而已,实际意义也许并不大,如今笔者仍持这种态度。

  近期政策市特征愈来愈明显,沪指每每在2000点左右就会有新政策横空出世。至于政策属于利好还是利空,不同的人则各自有不同的解读。当年QFII还是个新鲜事物时,开头的解释当然是特大利好。稍微想一想,这是给市场带来新的增量资金的举措,怎能不是利好?而且这是合格境外投资者投资A股,连境外“专家”都看好A股了,这利好怎能不是特大?所以,每次一提“脚步近了”,行情也就跟着动一下,即使当年股市正处于不断走熊阶段。不过,当监管层将之作为“特大利好”看待推出来的时候,却被市场解释成了特大利空,逻辑是:QFII来了,A股的高估值将不可能长期存在……最终市场以长达两个月、跌幅高达14%的一波行情,诠释了对QFII出台的看法。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近期的政策市其实也颇有这样的特征。除了“新国九条”给市场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之外,不少总被认为是利好的消息,也随着其正式实施而转变了性质。在出台前我们就较为谨慎的优先股,如今已经露出其本来面目:融资。笔者总觉得,在上市公司总是无法脱离“投资饥渴症”(有些可能只是将融资当成“免费午餐”,有“不拿白不拿”的心态)思维的情况下,任何对融资再融资的放松都可归为市场的利空,A股由配股进入到增发,就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未来T+0、个股期权这种无关上市公司经营改善宏旨的交易安排即使成为现实,也不可能真的如现在所理解的那样,属特大利好。

  “新国九条”有关减税的提法引发大家遐想。实际上,就交易成本来说,眼下的A股并不比港股高。所以对A股来说,这其实属于细枝末节,减下来是好事,没减也无伤大雅。笔者以为,现在最重要的,是监管层在制度建设上要有“颠覆性”的思维,而不是其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