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优先股要避免成为另一个IPO

(2014-04-28 10:13:27)
标签:

股票

  吵吵嚷嚷的A股优先股终于面世,与市场预期不同的是,尝鲜的并不是传说中的银行股,而是广汇能源。而另一个稍微出乎市场意料的是,A股并没有将优先股当作特大利好看待(又是叶公好龙),该怎样还怎样。

  本栏一开始就对市场普遍认同的优先股“特大利好”预期抱怀疑态度,认为这只不过是一种有点“迫不得已”的融资工具而已。市场只看重其中之一点——可以分流市场居高不下的再融资压力。这看起来实际是较为曲折的角度,前提就是再融资是可以估量的。然而,上市公司的融资需求在A股是可以估量的吗?以小人之心度之,在A股市场,只要是融资工具,都会被上市公司用到极致,至于成本,都不在话下,只要白花花的银子到手,就是“成功”。这一点在增发这种门槛低、又相对无“底线”的再融资工具那里,已经得到很好的证明。在增发工具出台之后,我们已经很少见到那种小打小闹的有节制的配股方案出炉(今年因行情低迷,一些大盘股又只能启用这种方案,但总有难以解渴之感)。

  从资料来看,优先股由于融资成本不低,所以并不为理性企业所普遍选用,这可能也是我们平常较少看到或听到的原因,笔者以前只是在教科书上看到过,真正听到的则是美债危机时美国政府宣布用1250亿美元购入花旗银行、摩根大通等九家主要银行的优先股,而这种“救急”的方式后来也受到市场的诟病,认为过高的股息率侵吞了原有股东的利益。

  从广汇能源案例来看,笔者觉得有两点需要我们关注:一是规模不低。一开口就是50亿,虽然与其400多亿的市值相比不到八分之一,但与如今市场一提就变色的IPO相比还是非常巨大;而如果更大型的航母股推出方案,这一工具的筹资数量会否变成市场恐慌的另一因素?二是其方案似乎对股东更为有利,对优先股东相对苛刻,这样的条件是否具有吸引力?未来上市公司的优先股发行,如何在减少利益输送可能性的情况下,在两种股东中寻找利益平衡点,也许是要观察的要点。

  不管怎么样,优先股启航了,也算完善市场功能的一种。但如何防止其在A股市场中变味,演变成另一个像IPO一样令投资者人见人厌的东西,需要监管层在未来好好把控。已经四面楚歌的A股,经不起再不断地折腾了。2014.4.2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