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所同质竞争好坏参半
(2014-04-23 10:32:56)
标签:
股票 |
现在拟IPO的多为中小企业,经“自主选择”之后,两大交易所原来明确的定位(上证所定位为蓝筹市场,深交所定位为创业板。两者关系有如美国的道琼斯和纳斯达克)将发生较大的改变,目前看来将有可能重新回到原来的竞争格局。这样的安排引起市场人士一片哗然,因为这看起来是在走回头路。
本栏曾对上证所在公布今年工作重点为“继续实施蓝筹股市场战略”后没多久,就又称“正在研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板块”表示不解,认为这是一种政绩攀比心态和嫉妒心理,笔者奉劝上证所“端正心态”,集中精力搞好蓝筹市场。当然,在目前思维下,“搞好”二级市场确实是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这对投资者来说虽是好事,但政绩并非以培育出多少家蓝筹公司来衡量,因为那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看出效果,融资规模和交易规模等则是稍微用力就可以得到的政绩,这对于当政者的重要性,有如之前GDP对于地方政府一样。
急功近利的心态如今处处皆是,有捷径可走,做长远的打算者就少。不过,对这个问题也应分两个方面来看。先说好,两所的同质化竞争并非只是坏事,至少从历史上看,他们曾经为吸引投资者资金而在服务上轮番改进。如今要服务好投资者,除了顺应投资者而尽快完善交易制度、分红制度、信披制度和退市制度之外(可惜的是这个自主权可能不在交易所),就是抢夺优质资源到本所上市。这样,希望未来好的公司可以跟交易所谈判,让上市成本能在竞争之下逐步降低。而不好的方面,在于现在交易所的心态依旧未改,注重的是规模而非质量,看重的是融资而不是投资。上证所“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国际板”开不了就想开“新兴产业板”),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种情况下,如果监管层又将控制节奏让给“市场化”,则原来的疯狂IPO就将加倍,如此,眼下的A股尚能持否?这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