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沪港通:监管层应学真正的市场化

(2014-04-14 10:02:47)
标签:

股票

    本周四沪港通的推出可谓为转暖的行情锦上添花。周五上证指数收出的虽是假阳线,但日K线至此出现年内的第二次5连阳(上一次出现在2月26日~3月4日,但只涨37点,本次涨了87点),且连续突破半年线、年线等重要压力线,成交量也明显出现放大迹象。

  沪港通的利好效应究竟有多大,市场因周五的回档而出现分歧。对本栏来说,只要有利于蓝筹股的进一步价值回归的消息,都应以乐观态度看待;对于那些炒得风生水起,却没有业绩支撑,光给大家一个愿景的公司,则再好的消息也需要仔细掂量掂量。至于长期熊市心态之下,利好可能要打个折扣,则是另外的问题。

  短期而言,沪港通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就像封闭式基金转开放式基金一样,价差会随着时间的临近而渐趋一致。因此,只要这个措施逐步细化,这个板块就会有反复活跃的机会,就可以渐渐地形成一个可供炒作的概念。而其中意义最为重大的,则像当年引入QFII时大家所期盼的那样,就是价值投资理念的逐步复苏。

  从A、H股之间的比价看,A股高于H股的不少,低于H股的也不少。为什么A、H股之间的价差会如此悬殊?这其实是两市投资风格不同的集中反映。一般而言,A股低于H股的,基本都是大盘绩优股,也就是市场常说的蓝筹股;H股低于A股的,则是一些没有业绩支撑的公司,靠着概念炒作得不亦乐乎。虽然有人认为不同市场呈现不同的价格应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这种相对“有规律”的差异,还是说明了问题。如果将港股市场当作成熟市场的典范之一,则A股的差距一下子就一目了然了。

  当然,因沪港通出台就想解决这种投机风过度盛行的A股固有“歪风”,就像当年以为引入了QFII就能让市场渐渐成熟起来一样,有点天真。投资者虽然可以影响市场,但从某种角度看,其被动性要远比主动性更大。我们常常说的摸爬滚打,其实就是投资者适应市场的动作。市场是劣币驱逐良币还是良币驱逐劣币,最终需要制度来保障。笔者之所以认为沪港通意义要比QFII更重大,正在于此。

  以笔者理解,除了投资者之间的互联,监管方面也应有需要融合的地方。监管层能否在这个互相融合的过程中,学到一套真正市场化的,能将投资者摆在重要位置的,让投资者不满意越来越少的制度,也许更值得期待。2014.04.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