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过度投机如何“围堵”?

(2014-04-03 12:33:58)
标签:

股票

    分红制度的完善,关系到能不能圈(围)住长期投资者的心,同时收敛投资者浮躁心态的问题。如果上市公司具备分红自觉,经营上持续有效,回报股东不遗余力,相信“时间的玫瑰”就能绽放出绚丽的色彩,投资者持股恒心的问题,自然也能得到逐步解决。

  目前分红问题正在逐步显示一些正能量,不过这是因为很多蓝筹股价格低廉的缘故。分红制度依然并不完善。笔者觉得最主要在下列两个:一是税收问题,虽然目前以持股时间长短来确定征收分红税率,具有鼓励长期持股的指引作用,但条件过于严苛,而且在漫长的持股过程中还需要有其他方面的配合,比如如何减少政策多变所带来的市场系统性风险。另外,分红除权是国际惯例,但现实是除权后股价只有填满权,分红才算实实在在落到投资者手里,不填权的话,分红就等于零。虽说只要上市公司业绩能够维持并增长,填权是迟早的事情,但市场上那种为主力脱身或者怀着其他目的“别有用心”的分红也并不鲜见,分红有时变成陷阱,这都需要监管层的火眼金睛去“补漏”。

  二是将分红与再融资挂钩的制度,有点不合情理。分红是回报股东的义务,虽不要求“今日借君一滴水,明日还君一桶油”,但竭力回报出资者应该是企业高管努力的方向。也就是分红需要的是管理层的自觉;倘以再融资加以“激励”,言外之意似乎是不想再融资的,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不分红了。再融资在理论上虽也是为股东谋福利的手段,有好项目,集股东之资金,获更多的回报,可形成良性循环。但许多再融资,似乎将“好项目”当个诱饵,目的却是圈钱,实际对资金的使用效率很差,甚至因此将公司拖入泥潭。

  真要鼓励分红的话,税收应该再降低门槛,甚至于对二级市场投资者免税,让投资者得到更多的实惠;而再融资需要的是对资金使用效率的监督,在市场化条件下,只要与公司主业有关的项目,都可以提出再融资,但如果最终达不到预期效果,且高管的解释无法让人满意,则以后的再融资,须设立苛刻的条件。要说再融资与分红有关,应该是再融资在前,分红在后,而不是倒置。

  至于投资者一夜暴富的心态问题,归根结底要市场本身去解决,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什么样的土壤长什么样的庄稼。投资者是最为“市场化”的群体,即使一开始怀着暴富心态而过度投机,只要制度在抑制过度投机方面能有所作为,同时市场又能逐步良性循环起来,对投资者产生长久的正面激励,则大多采取投机方式却又累又无甚效果的投机者,扭转心态就是迟早的事情。(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