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对改革红利的热切期盼,一方面显示了大家希望对当前A股乱象得到矫正的期待,一方面却也暴露了大家对改革红利理解上的误区。其实,改革涉及到市场的方方面面,红利之说不免带点急功近利的意思。之前我们已经说过,改革也并非只有红利一途,要不也不至于有“阵痛”一说,如果短期的阵痛可以换来未来市场的健康发展,本应属于改革红利之一,但市场经常却并非是这样的理解思路。
比如我们讨论过的退市制度,长期来看有利于完善A股制度,对投机行为将有所抑制,但由于A股投机盛行,其推出在短期内也就将对市场造成一定的“阵痛”,于是就被定性为利空。再比如我们对于近期炙手可热的T+0交易制度、优先股制度,总喜欢乐观地将之一味理解为利好,也许等到真正实施的时候,可能就会应了“见面不如闻名”的俗语。
T+0不过是交易制度变更而已,与限炒新令或者取消涨跌幅限制之类的属于异曲同工,对改变眼下投机的市场格局不仅没有好处,甚至有可能变本加厉。短期看,市场当然乐于将这些当做“题材”加以炒作,对预期可能改为T+0交易方式的个股也就确实有所刺激,但只要个股质地没有实质性改变,最终该怎样还会怎样。取消涨跌幅限制也是如此,个股涨跌一步到位,理解起来似乎很爽,那是因为大家都从涨的方面去想象,却不考虑跌的时候将会更痛,稍微犹豫可能出现“万劫不复”的景观。
优先股如果只是针对A股中大型的成熟性企业,也许不仅不是利好,还可能是个大利空。这些企业“投资饥渴症”一旦发作,优先股融资得到的资金运用不当的概率将会很高,而这种融资倘若不能带来高于优先股股息的收益,则等于是蚕食企业股东既有的利润。从另外角度想,如果优先股能在成长股中施行,优先股就有可能发挥融资效率高于股息的作用,对现有股东有利,但目前大多成长股股价又被炒得高高在上,而且A股的成长型公司,成长的持续性常常值得怀疑,优先股的作用,也许只能大打折扣。
当然,并不是说这些改革都毫无意义,只是笔者认为应两面去看问题,不能只强调一面而忽略另一面,具体个案应具体分析。(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