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望监管层改变心态
(2014-03-07 16:33:30)
标签:
股票 |
因而,今年对于行情较为关键的,可能是在改革红利这一块。目前市场正是围绕政策红利的思路,大炒特炒新兴行业的股票,而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则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但当这些公司的股票价格高高在上后,“红利”其实早已被透支,由此使得题材的推动力开始如强弩之末。虽然笔者也认同A股真正的蓝筹股有可能从这些小盘股中产生的观点,但毕竟蓝筹稀缺,因此从投资角度而言,有点恐高情结可能更加稳妥一些。另一方面,如果A股市场是正常的,那么长期只靠着一类个股“包打天下”,行情将毫无持续性可言,市场发展自然也将不可持续。
2月底,上证所公布了今年的工作重点,“继续实施蓝筹股市场战略,努力做大做强做活蓝筹股市场”被列为首要工作任务,市场为此“欢欣鼓舞”了好几天。笔者也觉得未来A股行情的希望在这里,因为随着蓝筹战略的实施,“红利”将会释出……然而,两会期间却又听到了上证所“正在研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板块”的消息,这就又不免让笔者的心里打起了鼓。
上证所的这种心态可以理解,毕竟从IPO角度看,市场低迷时要推出大型公司困难重重。市场规模的扩张,也就暂时由深市独美。不过,A股的改革之刀,其实更应该挥向沉疴之地。笔者甚至理想化地认为,应该像各地停止盲目追求GDP一样,监管层应停下对IPO扩容的“政绩”偏好,将现有市场的各项制度进行全面的清洗并系统化地重建,让股市的分数尽早及格(肖钢日前称,如果实现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是100分,则目前我国市场、制度和法律基础的打分“大概在50分以下”)并向优等生看齐。
上证所既然要“大力”发展蓝筹,首要的任务当然应该让蓝筹公司恢复本色:不仅能长期保持业绩优良、回报丰厚,而且能诚信经营、治理结构先进、信披规范,能让风险厌恶型的投资者具有黏性。这里若能成为投资乐土,则比深市疯狂扩容却百病缠身,具有更“伟大”的成就。若总想别出心裁,一会儿国际板,一会儿新兴板,紧盯投资者腰包,估计最终只会将本就不多的投资者赶跑。
毫无疑问,这样的“改革创新”,并不符合市场预期。而监管层如此心态,也势必让改革红利云云,最终像去年一样,似有实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