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注股市“基础设施”建设

(2013-10-31 10:09:26)
标签:

股票

    六连阴之后,市场终于迎来像样的反弹,金融股和电力股仍充当反弹先锋。与此同时,领先指标创业板开始有点转换角色的势头,周三的振幅反没有主板的大,这在之前也许会让人感觉不可思议,但市场格局正在向本栏所设想的那样转换:即稳住创业板,转向主板“蓝筹”。

  确实,“如果主力从创业板脱身之后,专攻蓝筹股,既有维稳功能,又坐收价值投资美名,而且眼下这个群体比创业板个股更具号召力,何乐而不为?”(见10月30日本专栏)这话虽带有一点理想化的味道,不过至少在短期内行情的演绎可能就是这样一种思路。周三的反弹盘中感觉有点犹豫,量能也不能有效放大,不过这很好理解:连续下跌之后,股指向上又面临很多“压力”,我们以前指出的那根年度下降趋势线(2444点和2334点的连线)转眼就又横亘在眼前。幸好,反弹虽然缺量,但资金的流入还算比较坚决。

  不过,上档压力再多再大,当市场启动的是影响力与创业板不可同日而语的指标股,“压力”其实也就不能成其为压力。这一点也就没必要担忧,需要担忧的倒是改革红利释放出来的与市场预期中的落差到底有多大。

  虽然今年创业板行情雄冠全球,但实际上投资者对A股的信心却一直没能树立起来,这也导致了主板市场的熊冠全球。原因并不复杂,投资者深深地认识到这个市场的风险,更多地来自于系统性的,多年来“重融资轻回报”的政策导向,以及上市公司伪装上市、违规信披、业绩变脸等等各种千奇百怪的行为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的现实,证明“基础不牢”确实导致了“地动山摇”。如今不把基础打好,估计许多伤透了心的投资者会永远离开这块吃人不吐骨头的“伤心地”。

  虽然行情一旦热络起来,大多数的人可能就会将这种种丢诸脑后,想的都是如何抓住机会炒股赚钱的事情。不过,作为有心人,对于A股制度建设的改革红利能否有效释放,还真需要多留心眼。即使这不至于影响短线操作,但这是将来能否过渡到以投资眼光来看待市场的大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