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选股应自下而上
(2013-08-22 08:51:09)
标签:
股票 |
我们知道该指数反映的主要是中小企业的景气状况,就目前看,小微企业日子依然艰难。这也许正是最近政策面上小微企业“暖风频吹”的原因——比如税收政策上的营改增、企业月收入2万元以下的免增值税和营业税;比如融资扶持上的创业板降低门槛为其开绿灯,以及大量小贷公司成立、大银行也不断抛出为小微企业服务的橄榄枝……等等,有媒体因此欢呼“小微企业将迎来春天”,然而实际效果能否如愿,只能等待数据支持。毕竟,现在IPO重启尚未成行,而感觉企业月收入低于2万元以下的企业相对而言属于凤毛麟角,加上银行“钱紧”未改,能得到实质性扶持的究竟有多少?暂时难以判断。
渣打银行正好在周三发布“中国中小企业信心指数”,结果显示二季度该指数为52.04,较上一季度下降4.47个百分点。据称指数每期调研涉及1000家中小企业,其中70%为小微企业。每季度发布一次。当然,现在已是三季度中,数据发布有些滞后,但也许可以看出政策上的扶持是根据市场诸多数据而来。
联系到创业板去年12月4日见底以来近乎翻倍的牛市行情,以及小微企业所面临的基本面,理性者估计都不免要冒点冷汗。虽然,创业板的上市公司并不能等同于小微企业,更何况他们在上一轮疯狂IPO中大多超募了大量资金,不仅可以连本带息将旧债还清,而且账上还躺着大把现金。如果运用得好,正可趁着其他企业难过的时候来个低成本扩张。但是,就目前来看,能有这个能力的公司似乎并不多见,反而是愈演愈烈的高管辞职、大股东大幅减持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业绩能跟上股价上涨的,似乎也并不多见。
创业板上涨的理由大多属于未来,如今更多新政策的实质性扶持,似乎又可以为未来加上更重的筹码。不过笔者觉得,投资者如今必须进行精细化的研究,特别是应该将自上而下选股的方法改为自下而上选股,对于上市公司的治理,更应成为其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