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是个时间概念
(2013-08-16 16:34:12)
标签:
股票 |
先赘述一下本栏之前的零星议论。6月份《白天炒A股晚上看国足》一文中说,“‘炒股炒的是未来’、‘足球是圆的’,将这两句话摆在一起,用不着解释,大家也就心领神会了”,说的是两种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市场,使用着不同的术语,表达的却是同一意思:不可预知。7月底在《“炒未来”也不应全凭想象》一文中则写道:“理论上,股价对公司经营绩效具有极大的敏感性,然而A股的价格似乎总是被那个叫作‘未来’的家伙所控制。大盘银行地产股估值已不断刷新历史新低,但他们的‘未来’似乎一片迷茫……而那些号称新兴产业的中小盘公司,虽然眼下业绩成长多是水中月镜中花,大多在中报中也看不出有多少过人之处,但其股价却可以我行我素,在‘未来蓝图’的名义下发出万丈光芒。”
再看看近期市场行情,在中报渐渐揭开“未来”一角之时,市场格局终于有所扭转,只是是属于持续的风格转换还是短暂的昙花一现,大家莫衷一是。毕竟,市场对于大环境的“钱紧”问题依然耿耿于怀,认为如此情势下发动大盘指标股行情,有点“不自量力”。确实,A股难改的投机习性,决定了在疲弱的市场氛围下,大面积启动大盘股有点困难。真要启动的话,也需要有一个反复的过程。
不过,有一点是确定的,就是行情的这种“换挡”,还是暴露了“未来”的许多幻想不堪被如今的中报现实碎为齑粉的事实。银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银行业的净利润达到7531亿元。其中,单第二季度,银行业净利润实现了3843亿元(一季3688亿元)。与此同时,不良贷款的反弹虽仍继续,但大型银行第二季度的不良贷款增加额已从峰值开始回落,成为自2011年第四季度连续反弹以来的单季增加最低值。几年来股价备受“未来”折磨的银行板块,其实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糟糕。倒是备受推崇的创业板成长股,大多却是名实不副!
“未来”虽然虚无缥缈,但也不能过分天马行空。借“未来”之名,不着边际地讲故事很容易,但不能只见光环,不见佛面。投资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