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围股市“牛气”感染下,近段沪指也曾出现少见的五连阳,不过指数在双底颈线位置却无力突破(可将4月16日2165点和5月2日2161点视为小双底)。而据报道,期指三个合约净空单已经创出历史新高,大有风雨欲来的架势,当调整已久的龙头股已经很难有所作为,而市场环境短期内改善的希望又不是很大,A股继续陷在低迷之中,也算是正常不过的事情。
近段与外围牛市产生共振的,当属小盘股为代表的创业板指和中小板指。不过,即使其表现再强劲,但前有整肃政策正在发力,后有大量新股大兵压境,其阶段性牛市并不牢靠,随时都有夭折的风险。
市场成交量已经说明了这一切。近期行情虽然有所走好,且突破了自2444点以来形成的下降通道上轨,但沪市单个市场的成交量总也无法回到1000亿元以上(深市因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活跃有时会单日突破1000亿元),这注定了行情反弹高度有限。
如今市场的基本面和技术面均处于敏感阶段,缺少之前逼空行情的那种气势,要投资者回到市场中来,确实难度不小。原因简单不过:一是赚钱并不容易,没有赚钱效应的市场肯定提不起投资者的兴致;二是IPO重启的“利空”虽经市场反复消化,但靴子未落地之前,大家还是心中无底。说起来,A股缺的从来就不是资金,而是信心。从各种理财产品的热销,到大妈们抢购黄金,都足以证明这一点。
市场人士对A股在全球股市走牛的情况下依然独自走着熊市之路颇有微词,而A股的自身“特色”,是造成这一窘状的根本原因。万福生科事件,如今被市场看做是个重要的信号,不过从对上市公司的处罚来看,离严刑峻法还有很大距离;平安证券“勇于承担”虽然开了先河,但并不能抹杀其咎由自取的“因果”关系。
当然,本栏所担心的,并不在此。10几年前证券市场也有过一场整肃风暴,对上市公司虚假陈述、欺诈上市、担保链、大股东占款、庄股横行等等都进行过一次性的廓清,但至今问题依然不少。整顿过后,由于没有从制度上和监督力度上去加以保障,监管层一旦松懈,旧有问题就有重新抬头的迹象(可能外表看起来是变种,但内核差不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运动监管方式的弊端。
所以,制度不完善,A股的尴尬仍将不得不继续下去,而投资者在此场中讨食,也就更加应该将风险放在第一位。管理层能否以万福生科事件为契机,最终完善制度,而非就事论事,应是我们观察的要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