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数据让人难以放心
(2013-03-11 17:10:51)
标签:
股票 |
不过,沪指连续三天都被压制在我们此前指出的2444点和2369点连成的下降趋势线下方,也说明指数上升动力不足。而从周线上看,本周一根重心下移的长下影小阴线,使得下周走势变得极为关键。若下周周线再度收跌,则抵抗下跌形态形成,2250点能否守住成为关键;若能收根中阳周线,则本轮调整走势将可能结束。
让市场观望情绪浓厚的是数据。虽然周五已经公布的进出口数据好于预期,但周六即将公布的CPI和PPI预期不好——CPI可能高达2.9%,被称为“跳升”(1月份是2%)。不过,这是由于今年春节与去年错开了月份,翘尾因所致,就像今年1月份(2012年的春节月份)从去年12月份的2.5%跳跌到了2%一样,应该是不足为据的。
我们再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数据。正在召开的两会已公布一些年度经济指标,其中GDP保持7.5%,CPI则控制在3.5%。GDP增长目标与去年设定的目标持平,但低于去年实际7.8%的增长率,而CPI指标则比去年设定的目标调低0.5%,却比实际的2.6%高了0.9%。这一方面显示了政府确实从唯GDP数据马首是瞻转向了注重经济增长质量上来的决心,同时也显示了管理层对于今年通胀的担忧并未消除。
而这样的目标,显示出今年宏观经济政策可能将不如开年时大家所期盼的那样宽松,对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组合,看起来后者一直低于市场的预期,准备金率至今仍居高不下,而降息在短期内不仅不太可能(实际利率已经很低),甚至还可能走向反面:加息;公开市场操作则从逆回购转向正回购之后,进入了观察期。发改委有关人士周五称CPI涨幅若连续3个月超3.5%央行就可能会加息,以全球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来看,输入性通胀概率很大,而国内资源价格上涨蠢蠢欲动,油水气等行业的寻求加价也都加剧了大家的通胀预期。
对于A股来说,通胀初期的涨价概念板块往往成为市场追逐的目标,眼下这样的炒作还在继续。但一旦经济进入全面通胀阶段,则引发的紧缩政策将让行情受到强力的遏制,紧缩调控之下将不可能有什么行情,2003年11月到2004年4月的那波行情,演绎的就是这种规律。如果真如笔者预期的那样,本次可能复制那波行情,那么,1、2月份的CPI虽然受翘尾因素有所“失真”而不足为据,但接下来3、4月份的CPI数据,则应该引起特别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