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入股市 忽悠大于实质
(2013-02-28 13:38:12)
标签:
股票 |
证监会日前在新闻通气会上关于“三金”入市的表述,一时之间成了经济中的热点话题。“三金”中的保险资金入市已非一日,但仍在严管之下;养老金一年之前也引发过全民大讨论,至今成果依然有限;住房公积金属于“新增项目”,因此迅速地被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
就像对待养老金入市一样,舆论依然从两个方面去解读公积金入市问题,一是住房公积金的相关规定让其离入市还相当遥远,一是股市本身的不成熟导致的高风险无法让人放心。前者的改革似乎尚有盼头,而后者的制度完善则更加迫在眉睫。
众所周知,按照现行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职工个人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和职工所在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属于职工个人所有。住房公积金应当用于职工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住房公积金的投资方向,即使是国债,也要求“管理中心在保证住房公积金提取和贷款的前提下、经住房委员会批准”。虽然住房公积金的相关条例可以修改,但其对安全性的要求与养老金相比,其实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股市的高风险,不一定能带来高收益,这一点也被A股历史所反复验证。A股虽用短短的20多年时间,在规模上走完了西方一百多年的历程,但其制度本身的完善,却并没能体现“后发优势”,至今各种乱象虽非愈演愈烈,但也在规模和程度上不断叠加和深化。而A股规模神速跻身于全球前列,靠的是神奇的扩容速度,一是IPO,二是再融资,也就是外延式的扩张,而非内生性的发展,这与宏观经济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几乎一脉相承,走的也是不可持续的道路。要在这个市场上实现长期的投资收益,难度实在太大,将住房公积金、养老金这种只能赢不能输的资金投入到这样一个市场,怎么能让人安心?
当然,住房公积金和养老金入市,也有可能倒逼A股制度的健全,从而让A股发展成为具有长期价值的投资场所,从这个角度说,则其入市将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如果为了保障其安全,充分利用其信息和资金优势,则对A股市场来说,是开倒车的一种行为,无疑加剧A股市场的不公平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