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引水” 终至万涓成河

(2013-02-01 19:53:03)
标签:

杂谈

    这里的“引水”不是名词,并非航海术语所指的“引航员”那种职业,而是作动词用,所指的是为股市引入资金的一系列行动。而这一行动也并非今年才有的“新政”,而是郭树清任职证监会主席以来一直都在寻求的重要工作。当多种“水源”最终“万涓成河”,自去年12月反弹以来的行情,就渐渐演变成投资者的“抢筹”动作。本周,“抢筹”甚至成了一种“风尚”。
     关于“引水”的问题,本栏有过多次探讨。针对最初的养老金入市问题,本栏有过关于利用养老金倒逼市场规范,让强势的养老金对上市公司和监管层进行“市场监督”的观点,并认为如果在那么低的位置上,连养老金都不敢入场,只能说明有关部门对股市未来并不看好。这次的“引水”一开始有板有眼,接下来似有似无,最后无疾而终。此“水”没来,而股市“漏水”现状未改(IPO和再融资依旧如火如荼),市场水位于是连续不断下降。
    不过,令我们大跌眼镜的是,我们自己的养老金不敢入市,韩、日等邻国的养老金却捷足先登。管理层“引水”的眼光也开始从境内转向境外。去年上半年,先是扩大QFII原有规模、试点香港的RQFII,接着又新批一些QFII机构,最近又在台湾探讨RQFII的问题……外来的和尚敢念经,没想到抄到A股底的最大主力,最终还是QFII,难道真的是旁观者才能看得清?对于QFII,投资者一直是又爱又恨,一方面是他们带来了境外成熟市场的投资理念,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另一方面他们又是赚其他投资者的钱的“大鳄”(A股毕竟还属于负和游戏),实非善类。当然这是后话。
    去年QFII扩容虽有短期效应,但毕竟具有一定的时滞,远水救不了近火,A股“水源”最终还是接近枯竭,此前汇金的“注水”又属杯水车薪,于是管理层又开始向总是从“水库”里抢水的上市公司自身“引水”,大股东的增持、上市公司的回购在去年下半年一度蔚为风气,托住了市场投资者仅存的一点信心。
虽然在经济仍处于衰退期的大背景下,产业经济“惜金”心态下,于这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大潮中,出现了大量虚以委蛇的现象,跟进的金融资本似乎并不多。但上述多股资金力量渐渐形成合力,由量变到了质变,而且随着反弹的深入,另一股力量也加入进来,那就是一直虎视眈眈的场外资金。
    这也正是这次行情回调总是不深的原因之一。沪指从1949点反弹以来,最有“调整相”的两次分别是1月11日和1月25日,但最终却被第二天的一根长阳线确立反弹的延续。元旦后股指的上升角度有所调整,但仍挡不住源源不断涌入的“抢筹”资金。
    本周沪指收出了本轮反弹的最大周涨幅(5.57%),虽然强势可期,但也需要提防节前部分资金的撤出,因此,中线仓位可以继续持有,但短线资金可考虑高抛低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