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不入急门
(2013-01-21 11:08:40)
标签:
杂谈 |
这显示了短期市场风格已经发生了转换,那些短线卖掉小盘股转而追高指标股的投资者,很快挨了两巴掌。其实,在A股还走不出固有怪圈之前——概念炒作依然大行其道,且一波行情下来,同向波动率高达90%以上,这等于说,不论业绩好坏,几乎所有股票在涨市中均有机会上涨——原有的一些投资技巧依然可以运用,当指标股将指数带到高位而需要休整时,“追落后”就是可供采取的短线战术。上述的卖落后追先涨,却正好与此战术相反。
这其实就是投资者能否把持好心态的问题。古语云“财不入急门”,在这波涨势凶猛的行情中,日历刚刚翻过元旦,市场上关于大多投资者赚了指数不赚钱的叫嚷就刺耳起来。而由于行情是反转还是反弹的争论并没有结果(这本来就无解),还没有赚到钱的投资者心中不免焦急起来,这种心态下的操作,也就过于激进,甚至可能最终导致越急越乱越乱越急的恶性循环。
正如本栏以前所说,右侧交易虽然稳妥,但当机会出现后,却会出现这种前怕狼后怕虎的犹豫心态。而行情,就是在你的犹犹豫豫中不断向前发展着的,你踏空的感觉将会一再出现,一旦你忍不住杀入市场,可能恰好就杀在行情的阶段顶部了。
本周行情深强沪弱算是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那就是市场的云波诡谲。当我们还没有从创业板为主的中小企业大小限解禁高潮来临、其他负面消息不断影响下“亚历山大”,以及市场可能进入价值投资时代(低市盈率的指标股狂飙的示范效应)的疑惑中解脱出来,市场却在宏观基本面的刺激之下,发生了风格转换。于是,急着“发财”而盲目追涨杀跌者,暂时只有“杯具”了(当然,追高指标股)。
一般来说,由大盘指标股持续不断推升引领的行情,不可能是短期行情(除非出现我们此前说的那种一路逼空,然后突然放出天量)。而一波具有中线性质的行情,作为投资者,就不应该饥不择食般地入场,特别是在指数急涨了20%左右之后。静心观察市场未来热点,制定资金管理方案,并按计划逐步建立投资组合,再不时调整组合内的成分个股,才是一种理性者应有的应对动作。201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