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终于“盖棺论定”。虽然,市场在最后一个月突然雄起,不仅避免出现年K线三连阴的耻辱,也让投资者在冰窖里冰封已久的信心瞬间解冻。但是,相信大部分投资者在这一年的悲喜剧中难以绽放笑脸。A股的痼疾,至今依然耸立在那儿,不管行情是牛还是熊;至于未来A股市场能否培育出相对“三公”的环境,让所有市场参与主体都能回归本色,至今证据似乎还不算多,因此,在这辞旧迎新时刻,我们也就只能重弹“未来光明道路曲折”的老调。
站在不同的位置,所见风景不同,心境也自会有所不同。在山底,即使你踮起脚尖极目远眺,丛山峻岭环绕、山雾迷蒙笼罩之下,也不免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只有登高才能望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山登绝顶我为峰”,那是何等的气概。行情走势也是同等道理,沪指收在2200点之下或之上,看起来只是相差几十点,但意义绝对就是天渊之别,特别是在股指陷入5年熊市之后。
每年投资者对来年行情的“眺望”,常常就因此而产生偏颇。当然,这几年研究力量最强的券商的预测与实际走势的大相径庭,也有这个因素在起作用。比如骑在2007年的大牛背上,谁能预测到2008年竟然极度悲催,A股跌幅位居世界前列?站在2008年疯熊市中,谁又能预测到2009年A股却能风光无限,领涨全球?……连续几年被敲打得鼻青脸肿之后,券商的年度预测出言越来越谨慎,2012年底干脆云山雾绕起来,策略报告里大多不再预测具体点位。
这也可算吃一堑长一智的典型了。确实,要预测A股的具体点位,有点“找死”的意思,毕竟A股并非纯粹的股市,许多人为的扭曲现象是按正规理论分析不出来的,因此即使预测错了,也完全可以原谅。对于普罗大众而言,券商们不预测具体点位,颇有因噎废食的意味。
不过,按照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的道理,A股指数在最后一个月走成了“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牛。照理来说,即使再谨慎的预测,也会因坐在“牛头”上的感觉而增加乐观的成数,毕竟最后一个月我们所看到的都是“独好”的风景,但这一次券商们却再也不敢让激情燃烧,而是几乎集体作出低调处理。这是否预示着另外一种集体错判的可能性又将出现?不妨拭目以待。
只是,正如熊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牛市也不可能“士别三日就可以刮目相看”。元旦前的逼空行情,看起来确实气势磅礡,但逼空能力不可能是无穷的,特别是在年K线三连阴狙击成功之后。为了行情走得更为长远,短线的调整正越来越迫切,所以,元旦后将不再是高举高打的时段,投资者需要提防大盘随时可能出现的回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