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阴的最后救赎?
(2012-12-11 00:56:52)
标签:
股票 |
不过要发动吃饭行情并非易事。如今传统意义上的机构在二级市场的影响力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一是全流通之后,产业资本以绝对的优势(成本的优势、持股的优势、信息的优势等等)成为这个市场的主导;二是熊市的深化对所有投资者都一样地难过,专业理财机构的实力也不断被削弱,此消彼长之下,实力逐步拉开。虽然,随着股指期货的逐步放开,机构大户们可以在股指期货上做空对冲,因而日子相对要比往年好过些——今年基金的排位不再只是比拼谁亏得少,有年头一波行情的功劳,有结构性行情的功劳,也应该有股指期货的一份功劳——但不管怎么说,要他们跟以前一样随意兴风作浪,发动“吃饭行情”之类,似乎有点高估了他们的实力,更何况这种行情已经没有必要。
不过,概念性的“吃饭行情”可能没有,本周股指的上涨却不期而至。虽然大家吃了9月7日的“一堑”之后,对于股市能否真的就此走好仍然将信将疑,令短线行情的转强显得有些犹犹豫豫。但相信许多人心中都有“一杆秤”,这杆秤对股市眼下的估值底和政策底应该是比较认同的,只是市场底的构筑需要一个过程。主力大多时候采取的是“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的策略,总要让人摸不着头脑,等我们形成一种错误的思维定势之后,再借助契机发动行情,打人个措手不及。
沪指1949点能否成为历史大底,目前下判断为时过早。至于本周开始的放量上涨行情,是为发动一波跨年度行情而来,还是只为股指的“荣誉”(今年不能收在2199点之上,将创历史纪录的年线三连阴)而战,在事实上变成“吃饭行情”,需要继续观察。目前笔者倾向于后者。
在这种前提下,其实操作层面也并非是一个很难的事情:看得远的,可以择机买股入市,方向是银行股为首的低估值股票,并不管今后股市如何波动,都“咬住青山不放松”;如果对行情一贯谨慎的,则可以继续等待右侧交易机会的到来,也就是继续观察市场成交量的持续性,以及等待技术上各种指标系统的“多头排列”,条件符合后再放胆出手。2012.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