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谣言”试探人心?
(2012-11-22 09:53:27)
标签:
股票 |
其实,这一轮熊市与以往的不同之处,在于明明政策面上已经多次极力鼓励做多,明明市场面的平均估值已经跌进历史最低位,明明经济基本面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但市场主力似乎坚定地一条道走到黑,在众多“经验丰富”的中小投资者“见底”的期盼中,不断地上演暴跌—横盘—弱势反弹—再暴跌的恶性循环,正因这样的恶劣走势,有市场分析人士就将反弹总是夭折归罪到股指期货等做空工具身上。
这种“指责”看起来颇具逻辑性。由于股指期货的投资门槛目前属于严格管制阶段(这有我们常说的越位嫌疑),取得参与资格的基本与散户无缘,这样的情况下,散户的交易依然只能靠做多赚钱,而中大户和机构则可以做空获利。而最要命的是,那些大机构还被限制在套保的范围内,也就是说,他们只有持有现货,才能去股指期货上进行相应的做空。而他们的做空,再通过期货市场传递到了现货市场,A股也就只有跌跌不休的份儿了。
确实,因为严格的管制,导致了期货市场上多空力量严重不对等,A股反弹就总是被更强的做空力量压制。而且是现货反弹得越强,做空的力量也可能跟着增强,因为随着机构持股市值的增加,机构就又有了做空的“新额度”——机构可能做空力量的增强,应该有两方面,一是买入的股票增加了,二是上述说的市值涨上去了。如果是前者,那等于资金流入现货市场,现货市场应该会上涨;如果是后者,那等于行情有所走好,一旦机构看好后市,就不一定要根据新市值再开空仓;一般来说,只有判断是个小反弹,机构才会趁机又加空仓。
虽然管理层在推出股指期货时就已经多次测试,认为被操纵的可能性很小,但人为地将股民划分为“三六九等”,却令机构不得不背上“操纵”的恶名,毕竟,对于他们来说,即使股价不涨,他们也可以利用套利的方法赚到钱。不过,笔者觉得,这种臆测虽有道理,但机构毕竟也不能长久与趋势作对的,因此A股的不振虽与此有关,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周二的“谣言”能让市场“暴涨”,其实也显示出了投资者面对这种“跌不下去”的市场的纠结心态,也就是不信A股会跌跌不休。市场原先的“谣言”,更多地从利空的角度传,如今“谣言”却翻转了个个儿,从“利好”角度“试探”。看来,后市能否在澄清之后继续走强,将是市场是否“人心思涨”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