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钼业继续让人咋舌
(2012-10-11 14:34:27)
标签:
股票 |
洛阳钼业让人咋舌的行动(见本栏9月25日《“零头募资”让人惊诧》)还在继续。先是周二上市时以2倍以上的涨幅创了年内新股上市首日涨幅之最,接着是在周三大部分交易时间处于深跌的情况下尾市突然发力,三下二除五封住了涨停。目前其股价达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10.59元高价,而在港股市场,该股股价并未受到带动,仍在3.4港元附近徘徊,其AH溢价已达将近4倍,位居前三甲。
由于A股和港股市场对上市公司的定价机制不同,导致了价格上出现较大的差异,这已不算什么新闻。目前A股对港股虽有小部分是属于“折价交易”(比如海螺水泥、中国平安、青岛啤酒等,港股比A股要高出10~20%),但大部分溢价率仍在一倍以上。一般而言,港股市场属于相对成熟的市场,其定价带有市场化成分,理性成分较多,A股则由于我们此前常常提到的制度不完善和信披不透明等原因,其价格发现功能并不发达,不管业绩好坏,“同向波动率”均非常之高,投资者常常对上市公司好坏难分、真假难辨,定价也就往往难以“理喻”。
但不管怎么说,两地股价的波动,多少都有一些联动,或者说会互相牵制,像洛阳钼业A股这种不顾H股如此之低的价格(以A股目光看之)而敢于肆无忌惮地“自弹自唱”的走法,多少还是令人咋舌的。
如果用洛阳钼业瘦身上市(募资规模由36亿多元缩小到6亿元,流通市值在周三涨停后也只有21亿元左右)来解释其股价上涨的理由,即流通市值小容易受到游资操纵,这只能算是A股的痼疾在发作。交易所今年在限制炒新方面可谓不遗余力(虽然本栏在8月份隆鑫通用、一拖股份首日上市暴涨时就认为限炒新令基本破产),然而,并没有真正市场化的发行制度,预示着我们至今也没能找到新股的相对合理的定价方法。另一方面,许多公司上市初期魅力四射,卸妆后却丑态百出的故事不断重演之后,投资人更加不知道是应该从其过往的业绩轨迹中还是应该从其描绘的未来蓝图中去估出一个合理的价位。
洛阳钼业涨势喜人,但涨得实在令人怀疑。其中的谜团,也许需要那下过决心要限制乱炒新股的管理层给个明确的态度并采取必要的行动才能将其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