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发射”让人喜忧参半
(2012-09-28 12:11:35)
标签:
股票 |
虽然传闻最终被证监会澄清,但周四下午大盘的如此突变,让人感觉到长期熊市的A股,似乎正积蓄着一股强大的力量,这股力量的最主要来源,正是跌得面目全非的“蓝筹股”。
其中中石油的表现,实在让人既惊喜又担忧。周四下午中石油的直线狂拉导致的期指和股指齐齐“火箭发射”,让其周三的无厘头下跌给人的感觉一下子倾向于“虚晃一枪”,这是值得惊喜的地方。而在股市算得上处于估值低位的地方,导致指标股暴动的资金,一般不会是短线资金,只要这种性质的资金能有所作为,则后市行情转好值得期待。只不过,由于A股已全面进入“做空时代”,举足轻重的指标股若可以如此地“随意拿捏”,这对股民来说可就不是什么好事,这又是值得大家担忧的地方。
传闻导致的突然暴涨,揭示的是“人心思涨”的市场情绪,但“思涨”是一回事,能不能涨和能涨多少是另外一回事。目前的A股仍是个四不像的市场,本来是最需要市场化的,却由于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一直没有办法实现。而亟需解决的许多“遗漏”问题,基本上也很少有措施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比如创业板和中小板解禁股的问题,其根源在哪里?在于发行制度。我们没能在发行的源头上去堵住各种各样的缺陷和漏洞,却总想在二级市场上禁止这样禁止那样(如抑制炒新之类)。如今“大限股”如狼似虎般来了,结果却要公司自觉地推迟减持日期。谁都知道,推迟并非不减持,这跟当年股改后由于解禁股对市场造成巨大冲击,管理层由此对解禁规则不断“规范”的道理是一样的,即使最终大部分国企再承诺加长锁定期,但毕竟是权宜之计。推迟减持对市场的作用只是缓解而不是消除压力。推迟之后,压力还摆在那里,甚至累积下去还会有“乘数效应”。可以说,那根本就不是解决的办法。
当然,制度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市场需要看到这方面的清晰思路,目前看来似乎还没有。倒是A股对于融资的需求,似乎依然有增无减,晚间媒体报道中关于“绝对没有停发新股”的表述,以及本周五重启发审委会议的行动,显露了管理层扩大股市规模的决心不会动摇。这样的情况下,即使节前最后一天继续反弹,重仓者还应减仓为主,以规避长假期间经济数据可能造成的“空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