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涨喜 不以跌悲
(2012-09-04 11:14:47)
标签:
股票 |
跟踪本栏的投资者肯定明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投资“近视症”,涨了就乐,跌了就悲:“脸色跟涨跌红绿,心境同亏赚悲喜。”其实,8月的第一个交易日涨势比现在还“喜人”,而且随后大盘还一路涨了3.5%左右,但最后怎样?成交量不济,行情重转跌势。9月第一个交易日又来这一招,是重复还是有意扭转?判断的依据还在于我们一直强调的成交量。从周一的成交量上看,暂时还真看不出市场信心有多大的恢复,尽管从机构资金上看,流入的资金为近一个月来最大。
如今市场流行着“下跌是最大的利好”、“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股市”这样的股谚,以给抄底者壮胆。其实,大量股谚总如真理一样地正确,不过,涨跌的度如何去度量?跌到什么时候,算是“只跌”?涨到什么程度,就叫“只涨”?这才是最难把握的。巴菲特的“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是多么精辟,然而真正运用起来,我相信连巴老自己也不一定就能拿捏得恰到好处。所以,与其总在不停猜测顶底问题,并受短期涨跌所左右,还不如依据自己实际情况,合理进行资产管理。
这就是我们之前已经提过的办法,即视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和资金量大小:如果资金量大到足以影响股票价格,可以考虑左侧交易,设定一个风险承受点,然后逐步进场;如果是小资金,那最好的方法是右侧交易,等待底部信号发出之后,再择机进场。这些思路看起来也是正确得很,只不过真正操作起来,可不是一件简单易行的事情,特别是随着做空制度的“完善”,助涨助跌的工具不断增多,价值判断更加敌不过趋势的力量。笔者觉得这里面有两个重要原因:首先是对市场价值的判断本身就不容易;其次是对市场价值的偏离可以达到哪种程度,在“新政”(做空)之下谁也没有经验。
所以,不要让市场的“近视症”扰乱自己的心态。在股市基本的东西(特别是成交量)没有多大变化,制度建设依然停滞不前,新问题还可能层出不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投资者最稳妥的办法,还是只有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