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交所被迫饥不择食?

(2012-07-05 19:21:52)
标签:

股票

    上交所总经理张育军最近成了股市“风头趸”,先是被媒体称为“高调表示”的“到2020年股票市值争取做到70万亿到80万亿”的话语,引发了市场的一惊一乍;昨日,张总又以“鼓励更多中小企业登陆上交所”引起了市场的恐慌。前者是张总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的话,后来澄清是市场误读;后者则是在“各项准备工作均已基本完成”却因市场低迷而不得不暂时搁置的“国际板”推不出来后,张总在上海召开的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暨中小微企业服务工程座谈会上的表述。两者可能风马牛不相及,但对股市造成的后果却是相同的:下跌且破了2200点的整数关口。
    不过,将A股下跌,解释成因扩容造成投资者的“惊弓之鸟”心态所导致,估计管理层不会接受,一些经济专家也会“嗤之以鼻”。因为,在管理层和专家看来,扩容是A股市场唯一存在的理由,不能融资的股市还搞来干什么?不仅如此,市场供求关系的规律也不应该在这里起作用,股市下跌不是供求失衡,而是由基本面的内外交困造成的。如今新股发行“市场化”了,还能发出去就等于市场有这样的承受能力,所以,将股市下跌的原因归咎于扩容,完全不正确。
    不知是不是由于巧合,上证指数近日两次跌穿2200点,却都与张总的言论导致的疯狂扩容联想有关。这一次是否又是市场“误读”,暂时不得而知,但其实,从一个更长的时间段看,自深市中小板和创业板IPO速度连年傲居国际融资市场前列的时候,上交所所表现出来的急迫心态,实是一览无遗。“国际板”的提出,实际上与深交所当年“中小企业板”的提出有点异曲同工,目的都是为了“恢复融资”,不让另一个市场独美。从这点看,也许投资者对张总的言论,总往“扩容”上联系,并非是“无理取闹”。
    记得证券市场发展初期,两个市场也曾经产生竞争,但那时候竞争的方向,却主要是看谁的服务更好,看哪个市场更具赚钱效应,不仅想要吸引更多的发行人,也想要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两市在竞争中也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后来的分工定位,算是因应形势的发展:沪市以打造蓝筹股市场为己任;深市以中小企业和创业成长公司为特色。这样一分工,竞争变成互补,多层次市场也拉开序幕。
    只是由于市场一直弱不禁风,大型IPO难以成行,沪市“规模”大多数时间不仅停滞不前,还因下跌而缩小。渐渐地,当年为筹备创业板停发新股多年的深市获得的“补偿”,也就有点矫枉过正。两市交易量由沪强深弱逐步转为深强沪弱,“老大”地位不保,上交所想方设法要保住来之不易的“江湖地位”,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但“鼓励更多中小企业登陆上交所”,笔者觉得有点饥不择食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