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柳号
柳号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3,803
  • 关注人气:2,7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退役运动员再就业 体育主管部门应扮何种角色

(2012-05-05 07:00:06)
标签:

再就业

举重夫妇

奥运会

体育

分类: 综合体育

退役运动员再就业 体育主管部门应扮何种角色

柳号综合观察

 

    近日,举重夫妇开烧卤店的励志故事感动很多人,他们没有要求国家去为他们做很多,而是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成功,是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成功范例。不过这不能就说体育主管部门的责任就可以减弱,而是应该加大关注这些特殊人群的力度。当前,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化的热门话题,由于这个群体的特殊性,他们当中很多人曾经在运动生涯取得过辉煌的成绩,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但因为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从小是生活在一个封闭、狭小的空间内,没有接受系统的文化教育,文化层次低、工作技能欠缺,退役后其再就业的范围很小压力相对更大,社会关注度更高。

 

    这么多年,我们见过了很多退役运动员的悲凉生活。2003年6月,拥有“亚洲第一力士”美誉,曾经勇夺北京亚运会男子举重无差别级冠军,同时打破了亚洲纪录的才力,因为贫困+疾病33岁就离开了人世。他在离开运动场后,因为没有知识、没有技能,只能在辽宁体育总局当门卫。才力虽然不幸可好歹有个工作,跳水亚洲冠军唐颖退役后找工作期间,遇到过很多屈辱的事情,有官员提出了要她去陪舞的无理要求,更有人想用每年10元来包养她做二奶,好在唐颖没有失掉骨气,她宁愿在一家服装店当营业员,拿每月800元的工资。女子中长跑运动员郭萍在退役后,曾经“找到了过”一份小学当体育老师的工作,然而因为运动员时落下的严重脚伤,一个小时后,她就下岗了。

 

    退役运动员这么多令人心酸的再就业经历,应该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体育主管部门更是责无旁贷,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尽量避免以前的悲凉重现,更要从人文关怀角度促发,建立一套有力建立健全各种保障措施和长效机制。

 

    首先,体育主管部门应成立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相应机构,去帮助和指导退役运动员如何去适应新的环境,介绍他们参加相关的技能培训,为他们再就业提供必要帮助。虽然现在也有一些地方已经采取措施,对退役运动员进行相应培训,也介绍一些工作,但这远远不够,“临阵磨刀”很必要,更现实的是“未雨绸缪”,要加强运动员的文化课教育,从很早就进行相关技能培训。

 

    其次,建立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档案,持续跟进和关注他们的就业情况,而不是在他们退役后不管不理。过去,每每遇到运动员再就业难题,体育主管部门都会以各种理由推脱责任。假设黄燕兰这种情况,如果她当初努力,有困难找到主管部门,他们肯定会以她当时已经买断工龄自谋职业为由,将她拒之门外。要通过再就业档案持续跟进他们的再就业过程,总结成功经验加以推广,对遇到困难的进行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第三,建立困难运动员帮扶救助机制,对于确实经过自身努力,仍然无法找到合适工作、合适项目,生活又极度苦难的,重点进行帮扶,为他们寻找合适的就业机会。对于因为疾病及其他特殊情况造成生活极度困难的,进行必要救助,帮助度过难关。

 

    当然,这当中有些工作是民政部门的事情,但是如果体育主管部门不去关注,不去主动做工作,到头来受到伤害的还是体育事业本身,试想如果越来越多的退役运动员出现再就业悲凉事件,还会有多少人去从事体育运动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