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柳号
柳号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3,803
  • 关注人气:2,7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永波退赛计谋得逞 满额背后难掩五大损失

(2012-04-25 22:14:59)
标签:

林丹

李永波

陈金

谌龙

羽毛球

奥运会

体育

分类: 综合体育

李永波退赛计谋得逞 满额背后难掩五大损失

柳号综合观察


    不出意外,陈金在2012羽毛球亚锦赛男单决赛中,没有遇到多少抵抗,就直落两局战胜队友杜鹏宇,获得了职业生涯以来首个亚锦赛冠军。随着冠军到手,陈金进一步加大了对盖德的奥运积分优势,进军伦敦运会的希望越来越大。

     不过,这个久违的冠军,却没有给陈金带来喝彩之声,由于半决赛时,林丹不出意外地再次选择退赛,这种现象不仅让其他协会的对手感到不满,就连国内的很多喜爱羽毛球的球迷感到不解。与之前寻找各种借口否认战略性退赛不同,这一次李永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显得有些得意,并没有明否认退赛策略,而是希望公平对待运动员,这种说法似乎有些可笑,真正需要公平的应该是那些国外选手。


    陈金拿到英锦赛冠军,而盖德却在欧锦赛1/4决赛中出局,起着领先积分继续扩大,后者则必须在印度公开赛夺冠,同时陈金无缘4强,才能将其挤出奥运会。目前看,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李永波的满额梦想几成定局。不过,因为之前的多次退赛风波所在造成的损失也是显而易见的。


羽球运动受到损失


    今年的劳伦斯体育奖,林丹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颁奖礼,这应该是对林丹在羽毛球运动领域取得的非法成就的一种充分肯定。不过,林丹虽然受到如此礼遇,但他还是充满遗憾,对于他这样一个已经取得了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超级赛总决赛冠军、洲际赛事的单打冠军,以及汤姆斯杯、苏迪曼杯等团体赛事冠军的全满贯选手来说,没有获得一项提名,深深感到羽毛球的影响力太小,羽毛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并没有被广泛认可。问题是既然不满羽毛球的现状,我们就应该用更加积极、正面的东西去使羽毛球运动赢得更多尊重,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用非竞技性因素,影响其他球会、球员对这个项目的投入热情,使得无人喝彩甚至喝倒彩的局面或许会进一步加剧。



国羽形象一毁再毁


中国作为世界上实力最强的羽毛球强国,有实力、有责任、有义务为羽毛球运动的健康发展作出应有贡献。但退赛风波却使中国队形象大打折扣。英国羽毛球混双名将阿德考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表示,中国选手在大赛中互相让球,使他无法直接获得奥运入场券。对此李永波的回应是“别理他们,他肯定忘记吃药,脑子出问题了”。另外包括李宗伟、陶菲克等人对中国队的退赛都提出了严厉批评。难道这些人脑子真的有问题吗?其实人家脑子很清醒,也一针见血,只是我们自己觉得比别人聪明而已。



中国体育本身受损


自从1984年参加奥运会以来,中国在奥运会披金戴银,金牌数节节攀高,并在北京奥运会以51枚金牌,超越美国的枚金牌,成为奥运第一金牌大国。之所以称之为体育大国而不是体育强国,部分原因是中国的竞技体育主要是以奥运为最高追求,金牌过多集中在一些关注度不高、别人“不爱玩”的“小众项目”,部分外国人对此并不以为然。另外,过去也曾出现诸如乒球队内部让球,女排故意输球选择对手等有违体育道德的事情,中国体育的形象受到一定损失。这些年,通过努力情况逐步得到改进,但羽毛球队的频繁退赛,又使中国体育遭受这样的指责。从羽毛球队自身来说达到了目的,总体而言却得不偿失。


林丹自身形象受损


    对于林丹的退赛的争议不是起于现在,而是从2010年中国的超级赛就已经开始,在一年多的时间,他先后在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超级赛、日本超级赛等多项赛事退赛。他的退赛,直接受益者是谌龙和陈金。最典型的是去年9月的日本超级赛半决赛,林丹如同本次亚锦赛那样“因伤”选择了退赛,谌龙不战而胜晋级决赛,后者在。对于林丹的退赛,他的老对手陶菲克毫不留情地指责退赛缺乏体育道德。林丹作为唯一一位全满贯获得者,其在羽坛地位无人能及,然而屡屡因为这些非竞技因素,因为所谓的“集体利益”,即使自己无法取得更多的优异成绩,更使个人遭受非议,形象大大受损。


陈金谌龙形象受损


    作为当今世界羽坛最具实力的两个年轻选手,他们本可以通过自身实力毫无争议地获得奥运资格,但是由于这一系列的退赛事件所引发的负面效应,使得他们备受指责。特别是陈金,本来即便亚锦赛输给林丹,他依然对盖德保有明显优势,但是这样一做,再次引起巨大反响,就连国内媒体球迷都不满意,何况外国人的反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