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打压核心缺失 体操什么用冲击奥运会?
柳号综合观察
虽然非常艰难,中国体操队在东京世锦赛还是取得了4金5银3铜的成绩,以12枚奖牌位列奖牌榜第一位。但纵观世锦赛全过程,在距伦敦奥运会不到一年的时间,中国队面临的困难还很多,要做的更多。
北京奥运会,中国队在家门口狂揽9枚金牌,这既是实力使然,但是也有裁判因素。在北京奥运会之后,能够明显感到裁判在判分时,对于中国队员明显“苛刻”,除非你很完美没有失误,让裁判找不到借口,否则同样质量,或许会比其他人会低,滕海滨在团体赛之后就明白无误地说过,裁判判分比预想到的还低,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裁判带有倾向性,在“打压”中国队员;二是中国队早已意识到会这样,只是没有意识到会到如此程度。其实从比赛过程来看,裁判绝对是有倾向性,例如,自由操决赛,裁判改判内村航平的难度,最终邹凯遗憾地地与金牌失之交臂。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那什么去冲击奥运会呢?在我看来,至少应该做好以下三点。
稳定性至关重要。从男女团体赛看,最后夺冠的中国队和美国队都是零失误,如果哪个队有失误,最终都会前功尽弃,日本男队是最典型的反面,他们在最后一个项目单杠上有两个人先后掉下杠,将金牌拱手相让。再看看中国女队团体失利的主要原因,有实力与稳定性两方面的原因,而稳定性不够非常致命,尤其是主力队员的失误,对于其他队员的士气上的打击是非常大的,因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必须在稳定性上下功夫。
教练员团队的智慧。纵观本届世锦赛整个过程,教练员团队的智慧让人对他们充满尊重。在男子资格赛表现不佳的情况下,教练员团队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以此舒缓队员的思想压力,决赛中卸下包袱的小伙子们完美地发挥了自身水平。在出场队员安排上,用严明勇替代资格赛表现不佳郭伟阳,小伙子在前两个项目鞍马、吊环中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没让人们失误。再就是在难度上,选择了最为稳妥的战术,力求成功率,相反日本队在资格赛大幅度领先后,有些飘飘然,在本土作战既想追求成绩又想追求花哨,结果造成了前文所述的掉杠。教练员指挥还体现在结合中国队员实际的动作编排上,如单杠论美感与单个动作难度,邹凯与张成龙不及内存航平和德国的汉布钦等,但是中国队放弃了难度与风险非常大的飞行动作,利用难度连接反而增加了难度,德国名将汉布钦动作又高又飘但难度并不比走开高。
确立核心队员。在体操这个评分的项目中,裁判个人的好恶对于比赛的结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想想过去李宁、李小双、杨威、李小鹏等队员一站在场上,裁判先给了很高的印象分,如果完成的没有失误,金牌就是你的了,而他们的发挥有可以激励和鼓舞队友。但是在北京奥运会后杨威、李小鹏相继退役后,男女队同时出现了真空,成了“无核”之队,这在过去十多年是不曾有的情况。女队方面,在程菲退役后,何可欣、江钰源没有扛起大旗,主教练陆善真对此极为头痛,可头痛归头痛,这些人即便成不了绝对核心,但是还是要想办法恢复她们的自信,毕竟她们的奥运会经验对于整支球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综上所述,教练员团队的智慧没有问题,还是那个团队,但是核心队员和稳定性就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只能期待陈一冰、邹凯、何可欣、江钰源能够成熟起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