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是为了……”之惑——《语文报》(高中教师版)2019年第22期
(2019-12-05 18:23:17)“目的是为了……”之惑
安徽省无为襄安中学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第70页有这样一句话:
“修辞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目的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
这句话明显有语病:从表意上看,“目的”和“为了”语意重复,成分赘余;从造句上看,“目的是……”和“是为了……”句式杂糅,结构混乱。所以,“目的是为了……”无疑是病句。
这种病句,高中语文各类考试也曾多次考查过。例如:
(1)普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乌克兰倒向欧洲,而力争将它拉入以俄罗斯为主导的“欧亚联盟”范畴。(选自高中语文题库)
(2)炒作源于寂寞,寂寞的人最容易炒作。炒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社会的注意,为了引发他人的关注。(选自高考模拟试卷)
(3)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选自2007年高考四川卷第4题)
(1)中“……的目的,是为了……”,(2)中“……的目的就是为了……为了……”,(3)中“……的目的,是为了……”,都同时使用了“目的”和“为了”,应删去“的目的”或“为了”。
显而易见,在表达目的关系时,“目的”和“为了”是不能同时使用的。这在高中语文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中也有范例。例如:
(4)学习成语的主要目的是正确理解并熟练运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第68页)
(5)修辞知识的学习最终是为了应用,本次活动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以修辞活动为纲,串起学生在初中、高中课本以及课外阅读中所积累的优美语句,并学会修饰自己的文句。(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必修第176页)
(4)中用了“目的”,不再用“为了”。(5)中前一句用了“为了”,不再用“目的”;后一句用了“目的”,不再用“为了”。
按理说来,“目的是为了……”在语言运用中是决不能出现的。可是,这在老一辈语言学家的著作中却屡见不鲜。例如:
(6)夸张的目的正是为了突出事物的本质,强调事物的真实面貌。(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增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7)通假说的目的是为了解除词义和句子成分中间的矛盾。(吕叔湘《关于汉语词类的一些原则性问题》,《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8)所以讲语法概念的目的,只是为了说明语法规律。(朱德熙《关于中学语法教学》,选自《朱德熙选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还有,“目的是为了……”在当今媒体上也更为多见,单看2017年杂志、报纸和网络,其用例就俯拾即是。例如:
(9)这是越王勾践为了抚恤百姓颁布的一项“惠民政策”,目的是为了笼络人心,为其将来灭吴复国雪耻做准备的。(《“苛政”究竟如何解?》,《语文月刊》2017年第2期)
(10)执教者或亲自出马,或调动学生,放音乐、演小品、诵读、演讲、辩论,使出浑身解数,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达成对作品的“整体感悟”。(《批判性思维:推断语文教学的素养转向》,《语文学习》)2017年第5期)
(11)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的是为了激活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文章》,《四川日报》2017年6月9日)
(12)推进这些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淡化学校等级、身份标签,促进学校间平等竞争,由此淡化考生的名校情绪。(《四十不惑:该以平常心看待高考了》,《南方周末》2017年6月15日,)
(13)美国参加朝鲜战争的真实目的是为了扶持这个国家,我们明白的太晚(搜狐网2017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