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衣旰食”,你搞清了吗?
(2019-12-05 18:22:10)“宵衣旰食”,你搞清了吗?
安徽省无为襄安中学
先看高考题,请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到横线上:
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
这里不能选“宵衣旰食”。为什么呢?一要搞清“宵衣旰食”的意义和用法,二要注意具体的语境。下面且听笔者道来。
“宵衣旰食”,初作“昃食宵衣”,出自南朝·陈·徐陵《陈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昃食宵衣。”“昃食宵衣”,意即太阳偏西才吃饭,天还没亮就穿衣,形容工作繁忙而勤勉。后作“宵衣旰食”,《旧唐书·刘蕡传》:“若夫任贤惕厉,宵衣旰食,宜黜左右之奸佞,进股肱之大臣。”唐·陆贽《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今师兴三年,可谓久矣;税及百物,可谓繁矣,陛下为之宵衣旰食,可谓忧勤矣。”宋·司马光《论横山疏》:“虏骑大至,复军杀将,边城昼闭,朝廷乃为之宵衣旰食,焦心劳思,兴兵运财,以救其急。”也作“旰食宵衣”,唐·白居易《长庆集·陈鸿长恨歌传》:“玄宗在位岁久,倦于旰食宵衣,政无大小,始委于右丞相,深居游宴,以声音自娱。”从这些用例看,“宵衣旰食”原是形容帝王勤于政事的。
而《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7版)对“宵衣旰食”的解释是:“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可见,“宵衣旰食”在现代汉语中的适用对象,应是为处理政事而辛勤地工作的从政者。
再看高考题中所给的语境,句子说科学家仍在探究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其陈述对象是“科学家”而不是“从政者”,所以不能使用“宵衣旰食”。
搞清了“宵衣旰食”的意义和用法,请判断下列句子中该成语的使用是否恰当:
(1)我出生时,正值战乱频仍民不聊生之际,父亲虽然每天宵衣旰食地拼命下地干活,一家五口人仍然难以温饱。(摘自高考模拟卷,下同)
(2)班主任为了不影响同学们复习备战,把正在上幼儿园的孩子交给家里的老人看管,一心扑在工作上,宵衣旰食,兢兢业业。
参考答案:(1)用“宵衣旰食”说“父亲”拼命下地干活,(2)用“宵衣旰食”说“班主任”一心扑在工作上,都是用错了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