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齐》第九

(2013-12-04 18:18:37)

《过齐》第九——作者:子思

 

子思适齐(子思到齐国),齐君之嬖臣美须眉立侧(齐君有一个长着漂亮须眉的宠臣站在身边),齐君指之而笑(齐君指着这个宠臣笑),且言曰(并且说):“假貌可相易(假如相貌可以互换),寡人不惜此之须眉于先生也(寡人不惜把他的漂亮须眉送给先生)。”子思曰(子思说):“非所愿也(这不是我所想要的),所愿者唯君修礼义(我所想要的只有您修持理义),富百姓(让百姓富裕),而伋得寄帑于君之境内(而我得以把妻子儿女寄寓在您的国境之内),从襁负之列(参与那些拖儿带女追随您的百姓行列),其荣多矣(这样我得到的荣幸就够多了)。若无此须鬣,非伋所病也(像没有这漂亮的须眉,不是我所担心的事)。昔尧身修十尺,眉乃八彩,圣(从前尧身长十尺,长有八彩眉毛,身为圣人)。舜身修八尺有奇,面颔无毛,亦圣(舜身长八尺有余,面颊下巴没有胡须,也是圣人)。禹汤文武及周公,勤思劳体(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及周公,勤于思虑,身体劳顿),或折臂望视(有的手臂折断,有的眼睛亡视),或秃酐背偻(有的腿胫无毛,有的驼背),亦圣(他们也都是圣人),不以须眉美鬣为称也(并不是以须眉漂亮见称于世)。人之贤圣在德,岂在貌乎(人的贤圣在于德行,哪里在于相貌呢)?且吾先君生无须眉(况且我爷爷天生没有须眉),而天下王侯不损其敬(而天下王侯并不因此减少对他的崇敬)。由是言之(从这一点来说),伋徒患德之不绍(我只怕不能继承先人的德行),不病毛须之不茂也(不怕须眉长得不够浓密)。

      鲁缪公谓子思曰(鲁缪公对子思说):县子言子之为善,不欲人誉己,信乎(县子说您修身有德性,不希望别人赞美自己,真的吗)?”子思对曰(子思说):“非臣之情也(这不是我的愿望)。臣之修善(我修身有德性),欲人知之(希望别人知道),知之而誉臣(别人知道而赞美我),是臣之为善有劝也(这样我修身有德性就受到鼓励了),此所愿而不可得者也(这是我可望而不可得的事情)。若臣之修善而人莫知(如果我修身有德性而没有人知道),则必毁臣(那就一定会有人毁谤我),是臣之为善而受毁也(这样我修身有德性反而受到毁谤),此臣之所不愿而不可避也(这是我不愿看到而又无法回避的事情)。若夫鸡鸣而起(至于有人鸡叫起床),孜孜以至夜半(孜孜不倦地学习到半夜),而曰不欲人之知(而说不希望别人知道),恐人之誉己(怕别人称赞自己),臣以谓斯人也者(我以为这样的人),非虚则愚也(不是故弄玄虚,就是一个傻瓜)。”

      子思见老莱子,老莱子曰(子思见老莱子,老莱子说):“若子事君,将何以为乎(如果你侍奉君主,准备做什么呢)? ”子思曰(子思说):“顺吾性情(顺应我的性情),以道辅之(用道辅佐君主),无死亡焉(不要有死亡的危险)。”老莱子曰(老莱子说):“不可(这样做不可行)。顺子之性也(顺应你的性情么),子性唯太刚而傲(你的性情太刚强骄傲),不肖(不似人臣的样子),又且无所死亡(况且你又不想有死亡的危险),非人臣也(这不是做人臣的道理)。”子思曰(子思说):“不肖(正因为不似人臣的样子),故为人之所傲也(才是我为人骄傲的原因)。夫事君,道行言听(当官侍奉君主,如果大道得以推行,说话君主能听),则何所死亡(那怎么会有死亡之事)?道不行,言不听,则亦不能事君所谓无死亡也(大道不能推行,说话君主不听,那就不能侍奉君主,也就无所谓有什么死亡的危险了)。”老莱子曰(老莱子说):“子不见夫齿乎(你没有看见牙齿吗)?齿坚刚,卒尽相摩(牙齿坚硬刚强,最后由于牙齿之间磨擦而消耗殆尽)。舌柔顺,终以不弊(舌头柔顺,最终不会毁坏)。”子思曰(子思说):吾不为舌,故不能事君(我不愿意做舌头,所以不能侍奉君主)。”

曾申谓子思曰(曾申对子思说):屈己以伸道乎(你是愿意委屈自己来伸张大道呢),抗志以贫贱乎(还是高扬志向而居于贫贱呢)?”子思曰(子思说):“道伸,吾所愿也(大道得以伸张,当然是我的愿望)。今天下王侯,其孰能哉(可是当今天下王侯,谁能施行大道呢)?与屈己以富贵(与其委屈自己谋求富贵),不若抗志以贫贱(不如高扬志向而居于贫贱)。屈己则制于人(委屈自己就会受制于他人),抗志则不愧于道(高扬志向就会无愧于内心)。”

子思居卫(子思住在卫国),卫人钓于河,得鳏鱼焉,其大盈车(卫人在黄河垂钓,钓到一条鳏鱼,体积之大,可以装满一车)。子思问之曰(子思问):鳏鱼之难得者也,子如何得之(鳏鱼是很难钓到的,你是如何钓到它的)?”对曰(卫人说):“吾始下钓,垂一鲂之饵,鄉过弗视(我开始下钓的时候,放下一条鲂鱼做诱饵,鳏鱼游过时,看都不看一眼)。更以豕之半体,则吞之矣(我换了半头猪做诱饵,鳏鱼就吞钩了)。”子思喟然叹曰(子思长叹一声,说):鳏虽难得,贪以死饵(鳏鱼虽然难以钓到,但它最终由于贪婪而死于诱饵)。士虽怀道,贪以死禄矣(士虽然胸怀大道,但也会由于贪婪而死于利禄)。”

    子思谓子上曰(子思对儿子子上说):“有可以为公侯之尊而富贵人众不与焉者(有一种东西,可以具备公侯的尊严,其中不包括富贵地位和拥有众多部下),非唯志乎(这种东西难道不是人的志向吗)?成其志者,非唯无欲乎(要成就远大志向,难道不是要摒除私欲吗)?夫锦缋纷华,所服不过温体(纷盛华丽的锦绣,穿在身上不过是用来暖和身体);三牲太牢,所食不过充腹(猪牛羊三牲太牢,吃下去不过是用来填饱肚子);知以身取节者,则知足矣(懂得按照身体的需求取得衣食,就会知足了)。苟知足,则不累志矣(如果能够知足,就不会因为物质欲望连累志向了)。”

    孟轲问子思曰(孟轲问子思说):“尧舜文武之道,可力而致乎(尧舜文武之道,可以通过努力而实现吗)?”子思曰(子思说):“彼,人也(尧舜文武是人);我,人也(我也是人)。称其言(只要我们认可尧舜文武之言),履其行(践履尧舜文武的德行),夜思之(晚上思考尧舜文武之道),昼行之(白天实践尧舜文武之道),滋滋焉(孜孜不倦地践行),汲汲焉(急切地追求),如农之赴时,商之趋利,恶有不至者乎(像农夫赶农时、商人追逐利润一样,哪有不能实现的道理)?”

    子思谓孟轲曰(子思对孟轲说):“自大而不修,其所以大不大矣(自高自大而不修身,那么这所谓的大也就不大了);自异而不修,其所以异不异矣(自以为异于他人而不修身,那么这所谓的异也就不异了)。故君子高其行,则人莫能阶也(因此,君子行为高洁,就使别人不能达到);远其志,则人莫能及也(志向远大,就使别人赶不上)。礼接于人,人不敢慢(以理仪与人交接,别人不敢怠慢);辞交于人,人不敢侮(以言辞有道理,别人不敢欺侮)。其唯高远乎(这大概才算得上高远吧)?”

     子思年十六适宋(子思十六岁那一年到了宋国),宋大夫乐朔与之言学焉(宋大夫乐朔和子思讨论学问)。 朔曰《尚书》虞、夏数四篇,善也(乐朔说《尚书》中虞书、夏书四篇,写得很好)。下此以讫于《秦》、《费》(从此以下直到《秦誓》、《费誓》),效尧舜之言耳(仿效尧、舜之言),殊不如也(尤其比不上虞书和夏书)。”子思曰(子思说):“事变有极,正自当耳(事物变化是有标准的,适宜的就是恰当的)。假令周公尧舜更时易处(假如让周公和尧舜更换时代),其书同矣(他们的书就会相同)。”乐朔曰(乐朔说):“凡书之作,欲以谕民也,简易为上(大凡著书立说,都是想使民众明白一些道理,应该以简易为上),而乃故作难知之辞,不以繁乎(而《尚书》虞夏以下的篇章故意写一些难以知晓的言辞,这不是繁琐吗)?”子思曰(子思说): “《书》之意兼复深奥(《尚书》的思想复杂深奥),训诂成义(通过文字训诂可以了解大义),古人所以为典雅也(古人这样做是追求典雅)。昔鲁委巷亦有似君之言者(从前鲁国小巷也有人说过类似您说的话),伋闻之曰(我听了这些话曾经说过):‘道为知者传(圣人之道是传授给智者的),苟非其人(如果不是智者),道不传矣(圣人之道就不会传授给他)。’今君何似之甚也(今天,您怎么如此像鲁国那个小巷之人呢)。” 乐朔不说而退曰(乐朔不高兴地退出来,说):“孺子辱吾(这个小孩侮辱我)。”其徒曰(乐朔的门徒说):“此虽以宋为旧,然世有謦焉(孔氏虽然与宋国有旧的关系,但也曾与宋人有世仇),请攻之(请允许我们攻打他)。”遂围子思(于是就将子思居处包围起来)。宋君闻之,驾而救子思(宋君听说此事驾车解救子思)。子思既免,曰(子思从困厄中脱身后,说):文王厄于羑里,作《周易》(周文王困厄于羑里,作《周易》);祖君屈于陈、蔡,作《春秋》(爷爷被困于陈、蔡,作《春秋》)。吾困于宋,可无作乎(我在宋国被困, 怎能没有述作呢)?”

缪公谓子思曰(缪公对子思说):“子之书所记夫子之言(您的书中所记载的孔夫子言论),或者以为子之辞乎(有的人认为是您自己的言论,是这样的吗)?”子思曰(子思说):“臣所记臣祖之言(我所记载我爷爷的言论),或亲闻之者(有的是我亲自听爷爷说的),有闻之于人者(有的是听别人转述的),虽非正其辞(虽然不是我爷爷准确的言论),然犹不失其意焉(但仍然不失我爷爷思想的大意)。且君之所疑者何(您所怀疑的是什么呢)?”公曰(缪公说):“于事无非(这些言论对事物没有批评)。”子思曰(子思说):“无非所以得臣祖之意也(没有批评事物,正符合我爷爷思想的大意)。就如君言以为臣之辞无非(假如像您所说,我的言论对事物没有批评),则亦所宜贵矣(那也应该是可贵的)。事既不然,又何疑焉(实际情形既然不是这样,又有什么怀疑呢)?”

   县子问子思曰(县子问子思说):“颜回问为邦,夫子曰,行夏之时(颜回问如何治国,孔夫子说,推行夏代的历法)。若是,殷周异正为非乎(如果是这样,那么殷周不同的正朔难道不对吗)?子思曰(子思说):“夏数得天(夏朝历数以正月为岁首,得到天时),尧舜之所同也(尧舜也是运用同样的历法)。殷周之王,征伐革命以应乎天(殷周称王,征伐夏桀殷纣,改变天命,以顺应上天),因改正朔,若云天时之改尔(因而要改变正月初一,好像说天时也改变了),故不相因也(所以殷周历法与夏历不相因袭)。夫受禅于人者则袭其统(接受禅让的,那么就要因袭前朝的制度),受命于天者则革之(受命于天的新朝就要改变制度),所以神其事(这是用来神化革命之事),如天道之变然也(像天道发生变化一般)。三统之义(夏、商、周三统之义),夏得其正(夏朝以正月为岁首,得到天时之正),是以夫子云(所以孔夫子才这样说)。”

    孟轲尚幼,请见子思(孟轲年龄尚幼,请求拜见子思),子思见之,甚说其志(子思接见孟轲,对孟轲的志向十分喜悦),命白侍坐焉(命令儿子孔白陪坐),礼甚敬崇(礼节非常崇敬),子上不愿也(子上心里颇为不愿)。客退,子上请曰(孟轲告退以后,子上对父亲说):“白闻士无介不见(我听说士人没有媒介不见面),女无媒不嫁(女子没有媒人不出嫁)。孟孺子无介而见(盂轲这小孩没有媒介就来见您),大人说而敬之(大人您喜欢而且尊敬他),白也未喻,敢问(我弄不明白,斗胆问一声)。”子思曰(子思说):“然(是的)。吾昔从夫子于郯(从前,我随从爷爷到郯国),遇程子于途(在路上遇到程子),倾盖而语(抵着车盖交谈),终日而别(聊了一天才分手),命子路将束帛赠焉(命令子路将一束绢帛赠给程子),以其道同于君子也(这是因为程子之道与君子相同)。今孟子车孺子也(今天孟轲虽然是小孩),言称尧舜(但他说话称许尧舜),性乐仁义(天性乐于仁义),世所希有也(这是当今世上少有的啊)。事之犹可(侍奉他都是可以的),况加敬乎(何况是表示尊敬呢)!非尔所及也(孟轲不是你所能比得上的)。”

    子思子曰(子思子说):“终身为车,无一尺之轮,则不可驰(终身制造大车,如果没有一尺车轮,大车就无法行走)。”

   子思子曰(子思子说):“繁于乐者重于忧,厚于义者薄于财(纵情欢乐的人必有重大忧患,看重道义的人必定看轻钱财)。”

      子思子曰(子思子说):“慈父能食子(慈父能够给孩子喂食),不能使知味(但不能使孩子知道滋味)。圣人能悦人(圣人能够喜欢别人),不能使人必悦(但不能够使人一定喜悦)。”

    子思子曰(子思子说):“言而信,信在言前(说话如果能讲信用,那么信用在说话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令而化,化在令外(命令如果能够感化民众,那么感化的力量是在命令之外)。圣人在上,而迁其化(圣人居于上位,百姓随之而受到感化)。”

   子思子曰(子思子说):“君,本也(君主是根本);臣,枝叶也(臣子是枝叶)。本美则末茂,本枯则叶凋(根本美好,枝叶才茂盛,根本枯萎,枝叶就凋零)。君子不以所能者病人(君子不拿自己的特长来苛求别人),不以人之不能者愧人(不拿别人不会做的来羞辱别人)。”

    子思子曰(子思子说):“见长不能屈其色(见到长者不能够表露出尊敬颜色),见贵不能尽其辞(见到贵人不能够把要说的话说完),非也(这些都是不对的)。”

    缪公欲相子思(缪公想任命子思为国相),子思不愿(子思不愿意),将去鲁(打算离开鲁国)。鲁君曰(鲁君说):“天下之王亦犹寡人也(天下君王和寡人都差不多),去将安之(您离开鲁国,打算到哪里去呢)? ”子思答曰(子思回答说):“盖闻君子犹鸟也,疑之则举(我听说君子像鸟儿一样,怀疑环境不安全就会飞举而去)。今君既疑矣,又以己限天下之君,臣切为言之迂也(如今您巳经让我产生怀疑了,又以自己来限定天下之君,我认为您说的话是迂腐的)。”

 

编者按:本译文只是雏形,还没有最后定稿,只是抛砖引玉与唤起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追寻与兴趣;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希望大家能踊跃参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