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封印》影评:生命的信仰(下)

标签:
第七封印英格玛伯格曼宗教哲学生命死神文化 |
分类: 黄昏剧院 |
3.信仰,生命的意义:
骑士曾经抱着淳朴的信仰,对上帝最质朴而单纯的爱投入了十字军中。但是,却疲惫而迷茫的回到了故乡。他希望与死神的赛跑能够赢得时间,理解人的个体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看到,他抓紧了时间,在整个旅途里去寻找这个答案。
在教堂里,他面对死神扮成的神父,进行了告解。他痛苦的倾诉了自己无法找到上帝,无法信仰,无法看到神迹,无法得到真理。“为何他总是藏在无用的承诺中,无形的诡秘中呢?当我们连自己都不信了,还怎么去相信神呢?我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为什么我们会由信变成了不信?为什么他以痛苦折磨我们,明明不信还是无法驱逐他出我们的内心?我希望上帝能伸出他的手,显出他的脸,和我说话。我希望得到知识,我不要信仰。生命是一种空虚。”也正是在这里,死神以牧师的口吻,说出了“只有当大部分走到生命的尽头,看到了黑暗,才会知道生命的意义,理解什么是万物皆空。”
此时,在骑士眼中,上帝其实就是人们面临苦难是塑造出来的一个偶像,是不存在的,无法感知的。接下来的见闻中,一系列的事件则慢慢改变了这种想法,帮助骑士重新树立了信仰和寻找到生命的答案。
骑士其实只是众生的一个缩影,电影里根本没有一个人真正理解了信仰的意义,正如死神所言,大多数人都只有在死的时候才能领悟。上帝是人类面临恐惧虚拟的偶像,在不同人身上,得到的几乎都是这样一个反馈。
士兵们害怕死亡,于是将无罪的少女当做女巫抓起来烧死,以求平息上帝的愤怒。自觉有罪的信徒,用皮鞭鞭笞自己的身体,唱着圣咏,行进在赎罪的旅途中。他们都以恐惧自己的生命为前提去假设了上帝的存在,这和布洛克的想法是一样的。那个被烧死的少女,她自称自己看见了魔鬼,骑士抓住她,问她怎样才能见到魔鬼,他以为只要知道了魔鬼,就会找到上帝。可是女孩只是回答说“我就是看见了,他会让我在烈火里保存”。而苍白的月光下,她的眼里透露出来的只有空虚。她的偶像——魔鬼和上帝一样,也只是她用来对抗恐惧的一种心理安慰罢了。世人对偶像的崇拜,并不是来源于对信仰的理解,来源于对生命的思索,而是来源于对死亡的恐惧。所以,他们疯狂,他们沉沦,他们却空虚而惊慌。
电影里出现过几次上帝的形象,都是那个木雕。木雕上的耶稣惊恐而难受。这仿佛就是上帝的双眼一样,满怀痛苦的看着木雕前的一切。屠杀、自虐、偷窃、淫乱……上帝是无语的,但是却并不是缺席的。人们举着这个痛苦的上帝来寻求躲避恐惧的救赎,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相反,马戏团一家人却在日常的生活中体现出了感动骑士的东西,帮助他理解了生命的意义。这一家人的场景,也许会让人联想到圣母玛利亚和圣子耶稣的样子。尤其当母亲抱着年幼的孩子在草地上的时候,导演刻意将构图比照了许多宗教壁画里圣母怀抱圣子的样子。流浪的马戏团一家人,虽然穷苦,但是却殷勤的招待了骑士。他们请他喝奶,一起吃野草莓,然后骑士躺在草地上,那一刻,清风暖语,他真正体会到了生命的甜蜜和滋味。如果熟悉伯格曼的另一部名作《野草莓》的观众,就会很容易理解野草莓其实在伯格曼的电影里就是生命的象征。
上帝并不是在云端的偶像,而是无处不在的。直到此刻,在最平凡的生活里享受了美,骑士才顿悟这个道理。神迹并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神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每一个细节里。在乱世里也不慌乱,不随波逐流,也能一家人体尝生命的滋味,这才是生命的意义。生命不是为了死亡而存在的,死亡不过是一个生命的过程。许多荒度一生的人,在临死前才会发现自己的人生毫无意义与趣味。所以,死神才会那样说。上帝确实是不说话的,也没有藏起来,他可以随处被感受到,只是我们忽视了去感受罢了。所以,最终骑士要以自己的死来捍卫这一家人的生命的和睦和甜美——而不是如之前以十字军的身份去捍卫根本不存在的于疯狂中的上帝,他要捍卫的上帝,在平凡的幸福里。
一家人草地上的一餐饭,是电影最美好的时刻。一家人和外人不分彼此,互相分享与帮助,忘却了外界的苦难与战争,忘却了死神。布洛克躺在草地上的时候的享受,就是上帝的恩赐。本来,上帝将苦难降临人间,就是希望人们在苦难的恐惧面前能够互相帮助,互相扶持,以最终走向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耶稣代替世人承受了第一次审判的苦海,世人却忘记了这一点。反而将上帝看成对抗苦难恐惧的偶像,自己陷入了疯狂飞崇拜和互相伤害之中。这是错误的。
最淳朴的信仰,应该是自发的,来源于对生命的礼赞。所以,现代的宗教讲究“因信称义”也是这个道理。
4.当下的启示录
伯格曼拍摄这部电影,并不仅仅是想讲述一个几百年前的陈旧故事来抒发自己的宗教情怀,而是有着十分深厚的现实意义的——那就是对当下社会的宗教的呼唤和道德的呼吁。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物质文明的扩张已经疯狂的侵蚀了我们的精神。现在这个世界,战争、恐怖主义、核威胁、污染、社会败坏、道德沦丧早就已经成了时代的最好标签。尼采说上帝死了。性解放了、青年一代的精神垮掉了。信仰在现代社会逐渐崩溃,虚无主义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肆意蔓延。这个世界就是影片里14世纪的欧洲啊。
《第七封印》成了伯格曼对现代宗教信仰以及道德思考的一种设想。这其实也很符合现代宗教的一种变革趋势。人不应该受制于腐朽的条规与戒律,而应该去顺应最美好最淳朴的信仰。这种信仰是发自内心的,是来源于对生命的最质朴的爱。没有人能够赢得了死神,没有人能够逃避得了死亡。但是,我们应该在这个生命的历程里,互相帮助和扶持,共享喜悦精彩,对抗罪恶和丑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