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戴嵩画牛
(2019-11-26 11:05:42)《书戴嵩画牛》
一、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及注释读准字音,读通文意。
2.能抓住描写人物形象的词语,想象故事细节,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3.熟读课文,交流对文中人物的看法,分享体会。
二、教学重难点:
1.能借助拼音及注释读准字音,读通文意。
2.能抓住描写人物形象的词语,想象故事细节,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认识新文体
1、同学们,这个大文豪你们一定很熟悉,一起说出他的名字——苏轼,是的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都读过他的哪些作品?
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惠崇春江晚景》:这是苏轼在看了北宋僧人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的“鸭戏图”后,有感而发,题在画上的一首诗,这个呢就叫“题跋”。
其实,不光是题在画上的,刻在碑帖上的,写在书籍上的对其进行评论的文字,这也都叫“题跋”。
除了这些之外,古人欣赏了一些比较好的书画一篇作品后所写的一些评论文字,虽然没有写在上面,但也是“题跋”。比如,我们今天学的这篇文章,就是苏轼在看了戴嵩的《斗牛图》以后,所写的这样的一篇题跋。
3、谁来读一读课题。
你读的真好,那你“书/戴嵩画牛”这样着读,这“书”的意思,你知道了它是?
生:写。
师:对啊,理解了意思,我们就能读好,齐读课题。
(二)、初读正音有节奏
1、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先听老师来读一读。听的时候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这个故事有趣吧?想不想自己读一读啊?
读之前,我们要注意了,这是一篇文言文,里面有一些我们不认识的生字比较难读,所以请同学们读的时候借助着课本上的注音和注释,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多音字的读法。
2、谁勇敢地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他读的是否正确。
(评价:不仅文中注音的字读准了,多音字也都读得很准确。/这课多音字比较多,刚才你也有几个没读准。)
①.我们来看一看(PPT出示: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你是怎么读准这几个字的读音的。——生:借助注释,结合语境理解意思。(处、好)
“处士”专有称谓,什么样的人被称为处士呢?注释②有,谁来读一下。
“数”:这个可比较难理解,在字典中“数”有这样的解释,在这里我知道了它应该读“三声”选第二个,由此可见,查字典也是我们读好多音字的方法。
②通过借助查字典,我们还可以理解下面这个字的意思。“曝”:这个字在我们现在有一个读音是“bao”,组个词“曝光”;在字典中,它还有一个读音是“pu”,晒的意思。在文中它是表示什么意思?所以我们应该读“曝书画”,一起读。
③原来我们还可以查阅字典来读好多音字,让我们再来把这一句读一读。(2人+齐读)
3、我们从五年级开始学习文言文,知道文言文这种特殊的文体,不仅要读正确流利,还要读出节奏。下面请你尝试着用停顿符画出这篇文章的节奏。
画完的同学,你们画的和老师画的一样吗?自己试着读一读。
谁来关注着停顿读一读。(2人+齐读)
(三)、品读感悟解文本
1、(字音读准了,句子读通了)节奏读好了,那想要读懂文言文,你积累了哪些好的方法吗?(生自由说)
借助注释是理解文言文一个最主要的方法,这一课有12处注释,现在就请同学们,借助课本99页下面的注释,把这篇文章读一读,看看你读懂了哪句话,一会我们来交流交流。
学习需要分享,你读懂了哪句话,我们来交流交流。(4~5人,点评:注释中难解的词语说一遍)
2、同学们这样一交流,就把这篇文章的意思说出来了。(PPT释义)
老师现在就要考考你们:
①我说一句译文,你说它对应的文言文,注意听。(A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B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②我们换过来,我说文言文,你说译文。(A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B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③同桌之间,也来互相対译,看看是不是都能对出来。
3、理解了意思,我们再来读一遍。(齐读全文)
(四)、想象提升讲故事
1、读着读着,你发现故事中写了哪两个人物?请你用直线画出最能表现杜处士人物形象的词句,用曲线画出最能表现牧童人物形象的词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2、文中最能表现杜处士形象的词句,你画出了哪些?——“好书画”“尤所爱”“笑而然之”(板书)
A从交流的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杜处士非常喜爱收藏字画呀,都有成百上千件了!再来读!
B要有百来计算的这些书画里,杜处士“尤所爱”的是哪一幅啊?从哪能看出尤所爱呢?
C你想象一下,杜处士会带着这幅画去哪,又会说些什么干些什么?(课件出示:当客人来访时,他这样夸赞······;当沾染尘土时,他这样爱惜······;当
D发挥想象读出杜处士对这幅画的喜欢,我们再来读。(1人+齐读)
3、从你的读中,我们知道了杜处士对这幅画爱到了极点,有一天啊,为了防止发霉,他在晒这幅画的时候,被小牧童看到了,牧童的表现是什么?——拊掌大笑
A什么是“拊掌大笑”,谁来表现一下。我们一起来“拊掌大笑”。
B牧童边拊掌大笑,边说了什么呀?
C牧童的话中说出了两牛相斗的两种情形,你找到了吗?
有哪两种?用文中的词是什么?
那你能分辨出来两幅图,哪一个是“搐入”,哪一个是“掉尾”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说出你的理由,生解释词意。(图片)
D借助注释理解了词语的意义,就能明白牧童认为斗牛的时候牛的尾巴应该是怎样的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就话。
E牧童可是拊掌大笑啊,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为什么会拊掌大笑?
他怎么会确信戴嵩画错了呢?
原来牧童天天和牛在一起,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牛相斗的时候尾巴是夹着的,所以他才这么自信,指出戴嵩是画错了的,才这么大笑。从笑声里,我们听出了牧童的——自信。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练一练,牧童是怎么笑着说这句话的。合作着读。(评价:真的是胸有成竹啊!这么自信的牧童,来让我们一起也来拊掌大笑着读一读。)
4、面对牧童的大笑,杜处士的表现?——笑而然之。
透过 “笑而然之” 这个词,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杜处士有什么动作和表情,他又会说些什么?请你写一写杜处士当时的表现和说的话语。(想象一下杜处士会想些什么,又会对牧童说些什么?)
生交流
师总结:通过杜处士“笑而然之”这一个词,你知道了,杜处士认为牧童说的对不对?
5、处士也认为牧童说的对,因为他观察的仔细,所以苏轼写了这么一句话——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A谁来说说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B那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画牛当问(
C那这句话带给你什么启发呢?
是啊,平时要多观察,创作的时候要多观察多问,才能更让人信服。(因为这是他们熟悉了领域,他们最有发言权。)
6、刚才我们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了想象,走进了人物内心,理解了故事,并且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还是用这个方法,我们来讲讲这个故事。要想把故事讲得生动形象,那你觉得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呀?对啊,这样才能把故事讲好,快来自己练习一下。(想想当时的清静才能把人物写丰满。)
7、苏轼和杜处士都觉得牧童说的对,你们也觉得牧童说的对是吧?(课后注释第11)其实啊,老师在上课之前也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文中提到的斗牛的两种情形都有——两牛相斗时,大多数的牛尾巴是夹在两腿之间的,但也有少数的牛尾巴是悬在空中的,尤其是得胜的时候,尾巴翘得非常高。越是“掉尾而斗”的牛越凶猛,得胜的几率越大。
戴嵩画错了吗,牧童说错了吗?
是的,他们都没有错,只不过是牧童他只看到了当时的一种情形,所以,我们再看待问题的时候,不仅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还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径来了解,这样我们才能做出更准确更客观的评价。
8、让我们带着这个故事,带着我们的思考,结束今天的课。(齐读配乐)
(五)、课后拓展
作业:课下读《书黄筌画雀》
课下请同学们,运用这节课我们学到的抓关键词、展开想象的方法,读一读《书黄筌画雀》这篇题跋。看看它所揭示的道理,与这节课带给我们的启发有什么相似之处。
四、板书:
杜处士
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