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流大学不能只盯状元

(2010-07-23 11:33:12)
标签:

高考

状元

杂谈

分类: 录取那点儿事
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 孟芊                    《 人民日报 》( 2010年07月23日   12 版)

  核心观点

  不能千人一卷,让所有的学生都按照一个模子去套,而应该尊重学生的特点,给学生提供多种不同的选拔渠道;不能千校一面,所有的高校都按照统一的成绩排队录取,而要允许高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标准

  

  湖南一所著名中学的校长曾对我说:“耶鲁大学选拔人的水平真高,半个小时的面试就把我们心目中最好的学生挑走了。不过这几个孩子如果参加高考,成绩多数达不到清华的分数线。”这话给了我很大震动,和国外大学相比,我们的选拔理念和选拔手段显然存在不足,如一考定终身、评价标准单一、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等。

  很遗憾的是,我们的招生体制依然高度计划性,但学生的选择却越来越市场化、多元化。他们已经可以在外国著名高校和中国高校间自由选择。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高校的招生考试体制必须改。

  这首先要求考试的内容和方式必须科学,不能把考试的重点放到学生对于知识的机械掌握,而应该通过对知识的运用考查考生的能力;不能把学业水平作为唯一的考查内容,而应该通过多种手段对学生的多方面素质进行尽可能全面的考核;不能千人一卷,让所有的学生都按照一个模子去套,而应该尊重学生的特点,给学生提供多种不同的选拔渠道;不能千校一面,所有的高校都按照统一的成绩排队录取,而要允许高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标准。

  当前,自主选拔开出了一条路,但还需要规范。在目前的社会风气下,如果没有良好的行业自律和公众监督体制,自主权很容易滥用;再有,自主招生不能混淆于自主考试,其重点在于各学校录取标准的多元化,而并不是测试的分散化。

  较为理想的方式是,建立一套高校普遍认可的测评体系,给出学生的综合测评报告。大学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自己的特点确认人才选拔的标准。同样遗憾的是,我们目前还缺乏有公信力的学生成长认证体系,如何防止学生和中学造假,是一个复杂的课题。

  自主选拔中,如何更好关注弱势群体也很重要。目前,我国有一些区域的基础教育比较薄弱,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可能不会弹钢琴,也没有国际交流的机会,但是他们远大的志向、阳光的心态、强烈的求知欲和良好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在综合素质中并不输给任何优秀学生。如何在自主选拔的过程中,给这些同学更多的机会,值得探索。

  作为一流大学,如果满足现有的体制和办法,把眼光盯在几个状元身上,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更多考虑如何在人才选拔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本报记者赵婀娜整理)

  

  http://culture.people.com.c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